當然,一切還得靠實力說話。只要澳大拉西亞的海軍能夠繼續變強,坐穩自己南半球霸主的寶座,佔據大半個南極洲還是很容易實現的。
雖然可能在長時間內南極洲的資源都無法開採,但也算是為將來的澳大拉西亞留一條後路。
誰又能保證在幾十上百年後南極洲的資源不能被開採呢?要是將來有了足夠開採南極洲資源的技術卻沒有南極洲的土地,這不才是最大的惋惜嗎?
有了不用總比沒有強,這也是阿瑟的目的,提前謀劃南極洲還是很有必要的。
要不然等到二戰結束,世界範圍內開始大層面的和平之後,想要單獨佔據大半個南極洲就不現實了。
目前的世界局勢對於澳大拉西亞來說是最好搞事情的時候。有著英國人的支援,並不畏懼包括美國和法國在內的其他列強。
查爾斯一絲不苟的執行了阿瑟的要求,在南極極點插上了澳大拉西亞的國旗,並且在國旗下掩埋了一些檔案資料和物品,證明澳大拉西亞科考隊的到來。
在這之後,科考隊耗費了大半個月的時間,完成了南極極點附近地形的探索,並且將其記錄了下來,還開採了南極極點周圍的一些岩石和土壤,準備帶回國內用作科研。
在這之後,科考隊正式踏上了返回的路程。成功抵達南極極點並不代表任務的完成,平安返回大本營,並且返回澳大拉西亞國內才算。
斯科特的失敗並不是沒有抵達南極極點,而是在抵達南極極點之後喪生在了返回的路途中。
南極洲最大的危險並不是寒冷的氣候和陌生的地形,而是難以揣摩的寒冷的天氣。
運氣好了,可能連著很長時間都不會遇到太大的風暴,科考也能得以順利進行。
但如果像斯科特那樣運氣太差,明明距離主補給點只有十幾公里的路程,但卻被席捲而來的暴風雪阻擋了腳步,最後耗盡了所有的補給,只能一個接著一個的葬身在南極洲。
像斯科特這樣的人類探險家是偉大的,但這樣的偉大的人在南極洲惡劣的天氣面前不值一提。
縱使是著名的斯科特船長,在強大的南極洲暴風雪面前,仍然只是一個正常的再不能正常的普通人,一個缺少補給就會死的普通人。
和其他的南極考察團一樣,查爾斯一行人在對南極極點進行衝刺的時候,在大本營就已經寫了一封給自己家人的遺書。
但很明顯,查爾斯一行人是用不到這封遺書了。他們返回大本營的路途很順利,雖然也被暴風雪阻擋了數天的腳步,但因為查爾斯的提前計劃和應急準備,再加上屠殺了好幾只狗用作糧食儲備,讓科考隊順利的衝過了暴風雪,抵達了下一站的補給點,最終順利返回大本營。
這其實也是來自於斯科特的經驗。斯科特被阻擋在補給點前18公里,最終被耗盡補給的真正原因,其實是他不願意攜帶太多的狗。
當那些小馬陷在雪地被迫放棄之後,斯科特的考察團就已經缺少應急的糧食儲備了。
雖然這不好聽,但確實也是事實。只有攜帶足夠數量的狗,還能確保考察隊被困在某一個地區之時,還能有應急的糧食儲備。
1925年8月,歷時三年多的南極考察團終於返回,順帶著帶回了大量的南極土壤和岩石。
阿瑟也履行了自己的承諾,親自出席了南極考察隊的慶祝儀式,並且在慶祝儀式上對於所有考察團成員進行賞賜,每人都能獲得一張超過1500澳元的支票,有特殊貢獻的人還能額外獲得更高份額的支票。
1500澳元雖然是普通人二十幾年的收入,但獎勵給這些南極考察隊的成員們絲毫不多,甚至都有些少了。
要知道,這些南極考察團的成員可都是冒著生命危險前往南極的,運氣不好他們的結局就是死亡。
這種賭上自己的生命為國家做貢獻的人,阿瑟是不可能忘記和埋沒他們的貢獻的。
除了這些資金獎勵之外,所有人也會獲得應有的功勳,最後變成包括土地,爵位在內的其他封賞。
斯科特探索南極極點失敗了,還獲得了英國的騎士榮譽。查爾斯一行人成功的從南極極點返回,並且順利完成了阿瑟的任務,領頭者獲得一個爵位的獎賞絲毫不過分。
在慶功宴的當天,阿瑟就授予查爾斯爵士爵位,五人小隊的其他四人也有各自的勳章獎勵,並且還有額外一張1500澳元的支票,獎勵他們的突出貢獻。
今天就這一更,休息一下。
這個月寫了超過二十萬字,是這本書寫的最多的一個月。也感謝大家的支援,下個月咱們繼續奮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