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副歐洲地圖就能夠看出,芬蘭在國土面積和人口方面全面領先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是這三個需要君主的國家中最強大的。
按照道理來說,英法對於芬蘭的競爭應該很激烈,應該輪不到澳大拉西亞來主宰芬蘭的王位。
但事實偏偏和理論相反。正因為英法激烈的競爭,才導致這兩個國家失去了主宰芬蘭的希望。
兩個國家都不願意看到對方控制芬蘭,這時候遠離歐洲的澳大拉西亞也就成了撿西瓜的人選。
英法瓜分相對均衡的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芬蘭交給遠離歐洲的澳大拉西亞,英法還是比較放心的。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才讓阿瑟最終獲得了芬蘭大公的決定權,也讓澳大拉西亞獲得了掌控芬蘭的機會。
不過,英法澳掌控波羅的海沿海國家,最難受的就是心情剛剛才恢復一些的尼古拉二世了。
眾所周知,俄國在歐洲賴以生存的出海口有兩個,一個是北部的波羅的海,一個是南部的黑海。
黑海自然不用多說,再往外還有龐大的地中海,進了還有聖彼得堡海峽,俄國的黑海艦隊遭受了巨大的限制。
而英法澳對於波羅的海的滲透,也代表著俄國在波羅的海的競爭力大幅度降低。
如果說一戰前的俄國是一個無法掌控的強大列強,那麼現在的俄國就是在英法澳的控制範圍之內的中等列強了。
這或許也是英法的目的,相較於一個有大威脅的俄國來說,哪怕現在的俄國成為麻煩,英法也可以妥善解決。
得知自己即將成為芬蘭的大公之後,德米特里就進入緊張的準備階段了。
雖然只是一個小國家的大公,還有著澳大拉西亞的扶持,但國家的發展還是需要德米特里自己去親身實踐的。
澳大拉西亞的發展之路並不適合芬蘭,因為每個國家都擁有不同的地理位置,礦產資源和人口環境。
甚至是時間的不同,會導致兩個相同的國家在發展上出現不同的分歧。
德米特里也明白這一點,他知道芬蘭能做的只有仿照澳大拉西亞,但卻不能全面照抄。
達成合作之後,德米特里成為新任芬蘭大公就已經成為定局了。
1923年10月23日,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之後,德米特里帶著少部分隨從,從澳大拉西亞出發前往芬蘭。
就連一直呆在王宮久居不出的瑪麗王后,也親自來送行自己的弟弟,並且還帶上了自己的祝福。
姐弟倆的關係也不是蓋的,瑪麗王后特意贈送給了德米特里幾個廚師和僕人,確保德米特里在抵達芬蘭之後,還能有比較中心和可靠的人服侍。
好在德米特里已經有了家庭,此行前往芬蘭的旅途也絕不孤單。
阿瑟在德米特里離開之前笑著承諾,會尋找機會帶著瑪麗王后一大家子,親自前往芬蘭外交訪問。
而德米特里也十分鄭重地給出了自己的回應,表示在阿瑟抵達之時,一定親自前往迎接。
為了保證德米特里在芬蘭的安全,阿瑟在瑪麗王后的央求之下,特意借給德米特里十多人的侍衛隊,負責保護德米特里的安全。
而且還出動了軍隊一路護送德米特里抵達芬蘭,可謂是給足了德米特里面子,同樣也是隱喻的威脅芬蘭政府。
相信芬蘭政府不是傻子,歐洲王室聯合宣言也不是開玩笑的。不管怎麼說,王權和相權的競爭是被允許的,但首相絕對不能對國王的人身安全產生威脅。
歐洲不能再出現一個弒君的國家,這是阿瑟不允許的,也是歐洲王室不允許的。
別說是一個小小的芬蘭了,任何君主制國家的政府都得仔細思考,哪怕是在君主制不復存在之後,這些曾經的君主的安全也要得到保障。
雖然阿瑟的行動很快,但英法的效率也同樣很高。
時間還沒有來到11月,英法都已經確定了各自的人選。
不過距離他們的加冕典禮還有一段時間,他們最重要的事情是坐穩他們的王位。
德米特里前往芬蘭之後,瑪麗王后對於自己唯一的弟弟還是很擔心的。
不過在聖誕節的前一天,瑪麗王后收到了來自德米特里的電報,電報中表達了他已經平安抵達了芬蘭,並且得到了芬蘭政府的熱烈歡迎,這才讓瑪麗王后鬆了一口氣。
阿瑟對於德米特里即將掌控的芬蘭還是很重視的,畢竟這可能是澳大拉西亞在歐洲關係最好的國家。
為此,在德米特里前往芬蘭的同時,阿瑟就指派了第一任澳大拉西亞駐芬蘭大使貝諾·施密特,和德米特里一起前往芬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