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地震對島國來說並非一次磨難,而是先後經歷了地震,火災,瘟疫等災害的接連制裁。
根據島國方面公佈的訊息來看,光是房屋和設施的受損情況,就高達47萬座。
再加上對於道路和工業區域的破壞,哪怕島國花費大代價修復,沒有兩三年的時間,也不可能恢復到災前的狀況。
這還沒完,因為種種原因,島國的這次受損相較於歷史上還要嚴重,已經被確定的死亡人數超過15萬人,還有相當一部分地區正在遭受著霍亂和海嘯的傷害,死亡人數還在不斷的增加中。
不得不承認,島國對於亞洲地區的文化輸出還是相當成功的。
在島國這次地震中,不少的亞洲國家都紛紛伸出了援手,派出了各自的醫療隊和救濟隊伍。
隨著時間進入九月中旬,島國在地震中的傷痛終於減緩了許多。但如何清除災區的瘟疫,已經變成了最讓島國政府頭疼的事情。
為此,島國緊急向各大列強求購更多的口罩和消毒液,並且明令災區的民眾不得出災區一步,災區外的民眾不得進入災區一步,在災區內外實施嚴格的隔離制度。
雖然澳大拉西亞和島國的關係不好,但這樣送上門的訂單,阿瑟也是絕對不會錯過的。
在阿瑟的命令下,各大口罩生產廠紛紛將價格翻了三四倍,然後聚集了一大批口罩運輸向島國。
甚至其中有一部分還是澳大拉西亞的口罩戰略儲備。但沒辦法,面對三四倍的利潤,阿瑟也不可能不心動。
將這些口罩賣出去,就可以生產數倍的口罩,無論是作為戰略儲備還是原價出售出去,阿瑟都不可能虧的。
島國在歐洲不太受歡迎,這場發生在島國的災難也沒有引起歐洲列強的過度重視。
時間進入九月中旬以後,歐洲列強又將目光放在了正在倫敦進行的和談中,因為這將決定著俄國的命運,以及俄國是否會變成兩個國家的事實。
1923年9月17日,英國倫敦。
英國外交大臣在這次和談上正式提交了一份《關於俄國內戰局勢處理的三項建議》,也代表著俄國的和談進入了最高潮。
三項建議的大概,首先是認同從俄國獨立出去的,包括立陶宛在內的諸多國家的獨立性質。
其次,明確了沙皇俄國才是俄國的正統,並且兩個國家遵循目前的邊境線進行和平統治。
最後,蘇維埃俄國也被承認是一個獨立國家,但要和歐洲諸國簽訂一份中立協議,不得對自己的鄰國發動戰爭等等。
這份處理意見雖然總體上是偏袒沙皇俄國的,但英國人也有私心,沒有縱容那個統一的俄國出現。
雖然沙皇俄國仍然是俄國的正統,但立陶宛,愛沙尼亞,波蘭等國家獨立已成事實,就連芬蘭也被承認是一個獨立國家,沙皇俄國的領土已經面臨巨大的縮減。
這樣的提議尼古拉二世自然不會同意,但問題是,那些獨立的小國家肯定會同意這樣的提議。
雖然澳大拉西亞在這場會議中保持著打醬油的角色,但英國人在這場和談中還是有很大的話語權的。
法國人的意見是很矛盾的,他們既希望看到一個比較強大的俄國替他們分擔壓力,又害怕一個太過強大的俄國會成為他們的競爭對手。
畢竟之前的法俄同盟之所以甜蜜,因為雙方都有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德國。
但目前德國已經遭受了重大的限制,歐洲大陸上兩個最強大的國家就是法國和俄國。
或許正是因為本著這樣的心思,法國人認可了英國人的觀點,但同時也要求儘可能保留俄國人的領土,確保被分割後的俄國仍然是一個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