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有著阿瑟提供的各種理論,皇家科學院的物理學家進行了一些研究,在用α粒子轟擊硼和鈹的時候,發現了一種不帶電,並且穿透力很強的射線。
物理學家們首先確定了這種新射線在磁場中不會偏轉,也證實了它是不帶電的中性粒子。然後測定這種粒子的速度不到光速的1/10,從而排除了它是某種?射線的可能性。
接著眾多物理學家又透過巧妙的散射碰撞實驗,確定這種新粒子的質量與氫核差不多。
這樣一來,獲得了足夠的實驗證據,從而圓滿地解釋了一條新的射線所引起的一些變動。
中子的發現讓澳大拉西亞的原子核科學前進了一大步。因為中子不帶電,可以用它打進原子核並且不需要克服任何的電能勢壘,甚至能夠穿過和分裂重元素的原子核。
這也為鈾235的分裂和製造原子彈開闢了一條途徑,原子理論由此誕生,對於核武器的研究才能進行下去。
也正因為如此,物理學家們正式確定了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模型,驗證了阿瑟之前所提出的理論。
發現了中子之後,接下來的事情就變得好辦了。
雖然澳大拉西亞的核理論研究是秘密進行的,並未像原本歷史上那樣徹底公開。
但好訊息是,澳大拉西亞聚集了相當一部分優秀的物理學家,還有愛因斯坦這樣的在理論物理領域相當著名的頂級科學家,總體的研究速度並不比歷史上慢,甚至有著澳大拉西亞政府的支援,進度反而變得快了很多。
如果阿瑟記得沒錯的話,因為中子發現了核裂變,最後又怎麼著提取了著名的鈾235,最終完成了原子彈的製造。
雖然遺忘了很大一部分,但遺忘的部分也能由這些物理學家來完成。
歷史上中子的發現和核反應堆的建造只隔了十年左右的時間,甚至到原子彈的誕生也沒有超過15年。
按照目前比歷史上還要快的進度來看,阿瑟很有希望在二戰爆發之前就看到澳大拉西亞的核武器。
就算進度有所減緩,二戰初期應該也能擁有屬於澳大拉西亞的核武器。
這其實還是相當重要的,擁有核武器也能很大程度上左右二戰的局勢,畢竟這樣強大的武器對於整個國家的信心來說都是一種摧毀。
更重要的是,因為澳大拉西亞直接壟斷了剛果的鈾礦,再加上美國現在混亂的局勢,很大程度上會阻礙美國的核武器研究。
別說如同歷史上那樣第一個研究出核武器了,美國能不能在二戰後期完善核武器的理論,都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雖然真正推動美國核工程的是奧本海默,但包括愛因斯坦在內的諸多物理學家在之前的努力也是相當重要的。
目前澳大拉西亞壟斷了核理論前期的研究,並且進行了極度保密,這也會很大程度上拖延世界範圍內的核武器研究速度。
良好估計下,整個二戰期間壟斷核武器沒有任何問題,這也代表著澳大拉西亞能在二戰創造更高的國際地位,甚至能從英國手中接下世界霸主的寶座,打造二戰戰後的倫敦悉尼體系。
至於澳大拉西亞和英國國共同的最大競爭對手美國,最好能在二戰之前或者二戰中解決,至少也要大幅度降低美國的工業和經濟水平。
完全體的美國實在太嚇人了,美國目前的工業基礎根本不是澳大拉西亞能夠競爭的,與其和美國競爭,不如直接解決美國。
當然,無論是和美國競爭還是解決美國,其實都是一個非常困難的選擇。
雖然美國有著種種問題,比如種族之間的衝突,各州之間的不團結,民眾對於政府的不信任,軍隊對於政府的不滿等等。
但這個國家的體量以及工業和經濟都是妥妥的世界第一。如果不是軍事實力,特別是陸軍實力的拖後腿,美國是能夠競爭目前的世界第一強國的。
大英帝國要不是近百年來攢下的家底,以及龐大的殖民地帶給本土的經濟提升,其實和美國也沒有任何相比的資格。
優秀的地理位置,豐富的資源和龐大的人口,這樣的國家在任何時候都是一個勁敵,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讓他陷入內亂,或者直接分散成更小的國家。
30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援!
今天日萬,已更3000/10000,求月票,求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