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除了第五代軍事飛機之外,澳大拉西亞的客運飛機也是有著一定的進展的。
被叫做大肚子系列的客運飛機,目前的最新型號已經能夠容納超過20名乘客,安全性也已經遠遠超過飛艇。
只不過,飛機目前說白了只是有錢人的玩物,窮人和平民是消費不起的,因此也就不需要耗費太大的筆墨去描寫了。
不過目前部分城市還是修建了機場,一來方便澳大拉西亞國內的交流,二來構建更快的和外界溝通的渠道。
乘坐目前最快的軍艦前往歐洲需要大半個月的時間,但如果乘坐最新的客運飛機,時間就能夠縮減到一週以內。
雖然能夠大幅度節省時間成本,但一般情況下,阿瑟也不會選擇乘坐飛機。
時間過得很快,一眨眼就來到了1922年的4月份。
持續了一年多的希臘和奧斯曼帝國的戰爭也終於有了眉目。
希臘背後有著英國的支援,而奧斯曼帝國國內還有著各種各樣的危機,這場戰爭的結局早已經在爆發之前就已經註定。
值得一提的是,希土戰爭相較於狀況一直維持的菲律賓獨立戰爭來說,就顯得有些狀況百出了。
前期的希臘軍隊因為有準備的原因,打的奧斯曼軍隊節節敗退,攻克了相當一部分城市。
但好景不長,奧斯曼國內的革命勢力,特別是凱末爾所建立的大國民會議掌控了奧斯曼國內之後,局勢就發生了相當一部分變化。
奧斯曼帝國所率領的軍隊和凱末爾所率領的軍隊士氣完全不同,也讓大意的希臘軍隊吃了大虧。
從1921年中旬開始,在奧斯曼帝國國內的戰爭已經變成了凱末爾和希臘的全面較量,和奧斯曼帝國政府已經沒有關係。
此時的帝國政府處於名存實亡的狀態,但奧斯曼帝國理論上還是存在的。
時間來到1922年,凱末爾帶領的軍隊將小亞細亞半島的希臘軍隊全部趕出去之後,隨即宣佈廢除奧斯曼帝國,創立土耳其共和國,讓這個存在數百年的帝國瞬間滅亡。
奧斯曼帝國的滅亡對於希臘來說並不是一個好訊息,因為新的土耳其國家凝聚了所有土耳其人,他們可比奧斯曼帝國難對付多了。
土耳其的成立其實已經宣告了這場戰爭的失敗,大英帝國剛剛經歷了愛爾蘭獨立戰爭,可沒有心思幫助希臘去打贏這場戰爭。
希臘就更不用多說了,憑藉希臘的力量根本無法和土耳其對抗,之前能夠打過奧斯曼帝國也是憑藉著提前的準備再加上奧斯曼帝國內部的腐朽。
經過眾多變局之後,這場持續了一年多的戰爭終於有了結尾,只不過結局對於英國和希臘來說沒有那麼容易接受就是了。
雖然損失了一部分土地,但凱末爾建立的土耳其共和國還是繼承了大部分奧斯曼帝國的土地,凝聚整個民族維持一個次強的地位還是沒問題的。
雖然動不動就次強的看起來很離譜,但按照目前的世界局勢來說,還真的就是這樣。
借用某個知名遊戲八個列強八個次強的設定,目前能夠稱得上是列強的國家,只有英美法澳島意六個。
德國的綜合實力是夠的,但作為一戰的戰敗國,目前遭受了相當嚴重的限制。
先不說規模已經被限制的極低的海陸軍,單單是被禁止研究的重武器和坦克飛機行業,就註定了目前的德國不能算是列強,因為它在外交地位和國際影響力方面幾乎沒有。
一個沒有外交地位和國際影響力的國家,能說它是列強嗎?
俄國勉強能算個列強,但俄國因為長時間內戰的原因,國內的工業和經濟遭到了巨大的破壞,國際影響力也下降的很厲害。
當然,俄國的軍事實力還是夠的,但內戰讓俄國對外沒了威脅,能夠產生的國際影響力,或許連義大利都不如。
除了這兩個本來是列強,但因為種種原因算不上列強的國家之外,甚至連競爭列強地位的國家都沒有。
像歐洲比較著名的荷蘭,比利時,丹麥,西班牙,瑞典等國家,在次強的地位上相當穩固,比下相當有餘,但比上完全不足。
這也算是這個時代的特點了,列強國家佔據了世界上大部分資源和利益,非列強國家想要晉升為列強十分困難,因為列強和非列強之間存在著天差地別的鴻溝。
凱末爾所統治的土耳其共和國雖然相較於之前的奧斯曼帝國來說損失了大量的領土,但好歹還是保住了安納托利亞的基本盤,這也是新生的土耳其共和國躋身次強的保障。
當然,作為理論上的奧斯曼帝國的繼承者,凱末爾的土耳其共和國自然也不會不繼承奧斯曼帝國的債務,他們仍有一大筆賠款需要賠付。
這也是英國人的底線,奧斯曼帝國可以消失,但奧斯曼帝國的賠款不能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