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瑟看著內閣政府上報上來的行政區劃設計,內心還是相當滿意的。
這份行政區劃設計對於澳大利亞現有的行政區劃的改變還是比較大。
除了塔斯馬尼亞州沒有改變之外,其他的澳大利亞地區的所有行政區都有一定的改變。
當然,現在的首都領地的改變是最小的,只是將其改為了悉尼領地。
對於西澳大利亞州和南澳大利亞州的分割,有點類似於後世澳大利亞的北領地,只不過這個新成立的北澳大利亞州佔據了西澳大利亞州一部分地區,變得更加龐大。
有點像三分西澳大利亞州和南澳大利亞州,這讓西澳大利亞州,南澳大利亞州和北澳大利亞州形成三角並立的趨勢,三個州之間的面積沒有太大的差異。
新成立的北澳大利亞州首府在北部的達爾文,這是澳大利亞地區北部最大的城市,後來當做北澳大利亞州的首府也十分合適。
這樣的劃分能夠減小西澳大利亞州和南澳大利亞州的土地面積,將龐大的西部澳大利亞劃分成三塊,更加有利於國家和各州政府的統治。
接下來就是行政區劃中的重頭戲,也就是東部澳大利亞地區的劃分。
和之前所有的猜想設計完全不同,這份備眾議院和內閣政府認可的設計,在大體上將新南威爾士州劃分成了東西兩部分。
東部的新南威爾士州保持原名,州首府仍然在紐卡斯爾。
而西部的新南威爾士州,合併了昆士蘭州西南部的一部分土地,再加上維多利亞州在墨累河北部的土地,組成一個面積十分龐大的首都特區,首府位於聖阿瑟堡。
這麼做的好處是,大幅度縮減了新南威爾士州的面積,同時減少了維多利亞州和昆士蘭州的面積,將東部澳大利亞地區的行政區劃擴大到六個,每一個行政區劃的面積不是那麼龐大,人口也沒有那麼繁多,管理起來的壓力要小上很多。
同時,新的首都特區將覆蓋整個墨累河流域,這也是將來墨累河流域開發的重中之重。
悉尼,墨爾本和聖阿瑟堡三個城市形成三角之勢,將輻射澳大利亞東南部的四個行政區劃,打造澳大利亞最繁華,最發達的地區。
雖然新南威爾士州的面積減少了幾乎一半,但東部比較繁華的地區全部保留,損傷也不是太大。
根據現有的情況估計,澳大利亞地區如果按照新的行政區劃來劃分,各州之間的綜合情況要拉近不少,維多利亞州和新南威爾士州的巨大優勢也將不復存在。
如此一來,維多利亞州將成為經濟最發達的州,緊接著是新南威爾士州,悉尼領地和西澳大利亞州。
這幾個行政區劃之間的差距被大幅度縮小,綜合劃分看上去要合理很多。
當然,再往後的南澳大利亞州和昆士蘭州情況相較於之前幾個州也差不了多少,雖然處於落後的一方,但也不是沒有追趕的希望。
而兩個新設立的行政區劃首都特區和北澳大利亞州,雖然目前的經濟和工業比不上其他早成立的幾個行政區,但北澳大利亞州北部是澳大利亞北部沿海最發達的地區,首都特區是澳大拉西亞接下來重點開發的地區,都有著相當不錯的潛力和發展前景。
除了塔斯馬尼亞州這個例外之外,這個行政區劃相對來說還是很合理的,各州都有不錯的發展前景,州與州之間的差距也不是太大,基本能夠滿足阿瑟和政府對於新的行政區劃的各種要求。
特別是將澳大拉西亞最發達的澳大利亞東南角劃分成四個行政區域,能夠有效降低原本新南威爾士州和維多利亞州的行政負擔。
而且對於比較特殊的悉尼也進行了保留,改名為悉尼領地,仍然是一個獨立於各州之外的特殊行政區。
畢竟悉尼的人口已經突破300萬,比相當一部分州的人口還要多。
而且悉尼目前的地位還很特殊,在聖阿瑟堡和王宮的建設徹底完工之前,悉尼仍然會作為澳大拉西亞的首都,將其行政區劃保留才是最正確的選擇,也是目前最合適的選擇。
4200字第三更,求月票,求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