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和愛爾蘭的鬥爭進行的轟轟烈烈之時,澳大拉西亞的政壇也十分熱鬧,甚至就連民間也議論紛紛。
當然,澳大拉西亞政壇的注意力可不在英國的內戰身上。相較於英國的內戰來說,澳大拉西亞人中更加重視目前政府的新一項決策,也就是關於澳大利亞地區行政區劃的重新劃分。
澳大利亞地區的行政區劃問題也算是老生常談了,目前是完全按照之前殖民地時期的大小來進行劃分的,已經相當不合理。
在土地面積方面,西澳大利亞州和南澳大利亞州加起來佔據了澳大利亞的大半,但人口卻只有澳大利亞的三分之一不到。
而面積較小的維多利亞州和新南威爾士州兩個州加起來總人口已經佔據了澳大利亞地區的一大半,管理起來也相當麻煩。
事實已經告訴澳大拉西亞政府,繼續沿用殖民地時期的劃分已經不太合理,需要重新探索一種行政劃分,來平衡各州土地面積以及人口的巨大差距。
當然,阿瑟和政府在重新進行劃分的時候,也不是盲目操作的。
阿瑟早在多年前就對行政區劃的重新劃分徵求了民眾的意見,當時調取的十多萬澳大拉西亞民眾中,有超過六成的人贊成重新劃分行政區劃,兩成人認為無所謂。
而根據最新的調查結果顯示,已經有七成的人贊成重新劃分行政區劃,這也是阿瑟決心推動行政區劃的重新佈局的真正原因。
既然取得了民意的支援,那也是時候將這項議題放在內閣會議以及眾議院的討論之中了。
這次的行政區劃重新劃分的流程一共分為三步,首先是各大媒體和報社以及政府,向民間徵求意見,並且統計關於行政區劃的設計方案。
隨後,對於眾多設計方案在眾議院展開投票,挑選支援率比較高的一些劃分,再上報到內閣政府進行最後的投票。
最終支援率最高的行政區劃劃分,就是澳大拉西亞接下來的行政區劃。
在這樣的流程被公佈之後,群眾們對於重新設計國家行政區劃的熱情還是比較高的。
畢竟這可是能夠切實的參與到國家大事中的機會,甚至運氣好了,能夠決定國家將來的行政區劃。
當然,設計行政區劃也不是口說無憑,要根據城市的分佈,山川河流的分佈,以及當地人口的規模情況進行綜合考量。
因此行政區劃也不能太過指望於民眾的設計,所有眾議院議員也必須拿出自己的設計,還有相關方面的專家的設計,這是一場全國範圍內的設計較量。
行政區劃的更改全部集中在澳大利亞地區,像紐西蘭和新幾內亞在內的其他地區沒有太大的問題,也就不需要更改了。
當然,為了設計的準確性,在新聞中已經全面公佈了關於新首都的選址和具體的位置,確保不會有人忘記新首都的存在。
行政區劃的討論時間為期五個月,在這五個月的時間裡,群眾們隨時可以向報社或者眾議院投稿。
但真正被政府和眾議院所重視的,還是那些官員們以及相應的專家們的行政區劃猜想。
民眾的考慮大多不切合實際,或者沒有考慮全面性的因素,最終的劃分是不太合理的。
真正合理的政治劃分,還得靠那些接觸過政壇的,以及瞭解各州具體情況的專業人士。
藉著這次機會,阿瑟也給威廉佈置了一項作業,那就是設計一份自己計劃中的澳大利亞地區的行政區劃。
威廉享受精英貴族的教育已經十多年的時間了,也是時候檢驗他在這十多年的學習中到底獲得了什麼,以及有怎樣的思想了。
讓阿瑟沒想到的是,沒過幾天的時間,威廉就上交了自己關於澳大利亞地區的行政區劃。
威廉的計劃是,如同之前的首都領地一樣,在聖阿瑟堡附近開闢一片新的首都領地,獨立出新南威爾士州的統治。
同時,悉尼所在的首都領地更改為悉尼領地,和首都領地組成一東一西兩個特別行政區。
但對於新南威爾士州和維多利亞州的分割,小傢伙就有些犯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