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奈何愛爾蘭軍隊對於這種襲擊十分偏愛,頻繁遭遇襲擊讓英國軍隊防不勝防,對於愛爾蘭共和軍的憎恨也上升到了極端。
當然,奇襲行動有成功也就自然會有失敗。
在厄普頓和科隆馬爾特的兩次襲擊中,愛爾蘭共和軍並未對英國軍隊造成傷亡,反而被提前有所準備的英國軍隊打得措手不及,造成了數十人的傷亡。
在1921年的2月和3月,愛爾蘭共和軍對英國軍隊發起的襲擊次數分別為16次和51次,數量突然暴增。
最大的一次行動發生在愛爾蘭地區最大的城市都柏林。數百名共和軍士兵直接佔領了都柏林市中心,並且燒燬了海關大樓。
海關大樓是愛爾蘭地方政府的行政中心,也象徵著英國在愛爾蘭地區的統治。
愛爾蘭共和軍之所以燒燬海關大樓,是想傳達出英國在愛爾蘭的統治已經不堪一擊的象徵。
發生在愛爾蘭地區的襲擊讓英國政府頭疼不已。愛爾蘭共和軍的這種遊擊行為,也讓英國政府錯誤地將其預估為不可能在軍事上被擊垮的勢力。
再加上愛爾蘭共和軍已經不滿足於在愛爾蘭展開鬥爭,將戰火燃燒到了英國的港口,這也讓英國政府更為頭疼。
不過,愛爾蘭共和軍也並非凝聚成一股力量。雖然名義上的愛爾蘭共和國已經成立,但愛爾蘭共和軍仍然歸屬於各個小頭目管理,愛爾蘭名義上的總參謀長和國防部長的權力被限制了太多。
這樣做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整個愛爾蘭並非想象中的那麼團結。
和追求獨立地位的南愛爾蘭地區不一樣,北愛爾蘭的部分地區,想要的是自治地位,而不是獨立地位。
這也讓北方的共和軍和南方的共和軍有了理念上的衝突,愛爾蘭共和政府要求北方的共和軍發動對於英國軍隊的突襲,保持和南方共和軍一致的立場。
但北方的愛爾蘭共和軍自衝突爆發以來,和英國政府並沒有武力方面的衝突。
這讓英國政府看到了分化愛爾蘭勢力的希望。英國政府將愛爾蘭共和軍宣傳為反對新教的勢力,鼓勵愛爾蘭新教徒中的保皇派支援英國,和反對新教的愛爾蘭共和軍劃清界限。
在英國政府的推動下,英國的各家媒體也會不由自主的提到被愛爾蘭共和軍打死的英國士兵的宗教信仰。
理所當然的,這些被打死計程車兵的宗教信仰全部都是新教,而那些存活下來計程車兵大多都是天主教。
英國人想用這樣的方式來喚醒愛爾蘭新教徒對於天主教徒的不滿,以及博取這些新教徒對於愛爾蘭共和軍對英國軍隊殘酷戰術的同情。
讓人有些大跌眼鏡的是,英國政府放棄在愛爾蘭地區讓衝突升級的選項,英國政府在衝突爆發以來也從未激烈的要求過戰爭。
未來的大英帝國首相,現在的英國內閣成員溫斯頓·丘吉爾面對這樣的情況直接表態道:“什麼是另一種選擇?以前是對帝國的一個小角落施以鐵拳般的鎮壓,你來我往,屍橫遍野。.只有國家需要自保的時候,我們才能寬恕這種策略帶來的後果。但現在,任何有理性的人都不能斷言這是關於自保的問題。”
對大英帝國來說還有一個壞訊息,那就是大英帝國的暴行被愛爾蘭共和軍揭露,甚至被秘密印刷並且分發到了國內外大量的媒體報社和許多列強國家的政治人士手中。
這也讓部分國家開始偏向於愛爾蘭共和軍,認為英國在愛爾蘭的統治有失人道。
就連教皇本篤十五世,在最近的一封信中也鼓勵英國和愛爾蘭雙方冷靜思考,以一種協議的形式來結束目前的紛爭。
本篤十五世的發言讓英國人有些憤怒,因為英國政府此前要求教皇發表關於譴責愛爾蘭叛亂的話語,來影響愛爾蘭共和軍中的天主教教徒。
但沒想到教皇本篤十五世居然公開選擇支援愛爾蘭,鼓勵叛亂的愛爾蘭和英國政府公平交流,這讓英國方面憤怒的宣稱:“教皇是在致英國陛下政府和愛爾蘭殺人犯團伙於平等的地位。”
30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援!
今天繼續日萬,已更6000/10000,求月票,求支援!
最後一更一點半之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