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p; 第548章
&nsp; 聖誕節過後的第三天假期,澳大拉西亞的海岸邊擠滿了遊客和本地的民眾。
&nsp; 這也是澳大拉西亞旅遊方面比較獨特的特點,在北半球還處於寒冷的冬天的時候,澳大拉西亞正處於夏天。
&nsp; 正因為澳大拉西亞和北半球截然相反的季節,對於處於北半球的歐洲和美國的遊客來說還是有極大的吸引力的。
&nsp; 沒有人能夠拒絕在炎熱的夏天前往寒冷的地方避暑,也沒有人能夠拒絕在寒冷的冬天前往溫暖的地方度假。
&nsp; 再加上澳大拉西亞在南半球的獨一性,作為南半球最強大的國家,自然擁有整個南半球最優秀的旅遊資源,能夠享受絕大多數北半球的遊客。
&nsp; 事實也確實是這樣,年末總結上的旅遊資料已經充分表明了,澳大拉西亞的旅遊業自戰爭結束以後就在節節攀升,每年接納的遊客數量都在以一個極其誇張的數字增加。
&nsp; 整個1920年,澳大拉西亞各地旅遊行業共迎來3735.2萬人次遊玩,其中國內遊客佔比57.1%,共計2132.799萬人次。國外遊客佔比42.9%,共計1602.461萬人次。
&nsp; 這裡的資料只計算各地旅遊行業接待人的次數,並不統計具體的人數。
&nsp; 一個人一年可能要去好幾個旅遊景點,這也是總接待旅遊人次高達3700萬次的真正原因。
&nsp; 總計3735.2萬人次的旅遊人次,為澳大拉西亞旅遊行業帶來了4487.33萬澳元的收入,又為澳大拉西亞政府創造了387.9萬澳元的稅收。
&nsp; 這些資料相較於1919年來說,都有著不小的增長,也讓澳大拉西亞的經濟看起來更加繁榮。
&nsp; 雖然各國都有著相當嚴重的失業率危機,但這並不能妨礙世界各國的經濟高速發展。
&nsp; 特別是歐洲大陸的世界大戰參戰國,經濟恢復的速度相當迅速,彷彿戰後的繁榮已經到來。
&nsp; 根據各國公佈出來的經濟報告,幾乎所有的列強國家經濟增長速度都在6%以上,除了正在內戰的俄國之外。
&nsp; 這樣的好訊息哄得各國的民眾團團轉,不少的媒體也在吹噓世界繁榮的到來。
&nsp; 真的是繁榮嗎?恐怕未必。
&nsp; 雖然各國的經濟都迎來巨大的增長,但現在恢復到戰前經濟規模的國家究竟有哪些呢?
&nsp; 除了美國,澳大拉西亞和島國之外,還沒有列強國家能夠恢復到戰前的水平,這是真正的繁榮嗎?
&nsp; 但為什麼歐洲各國還在鼓吹這樣的經濟繁榮呢?
&nsp; 說到底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那些國家的政客們為了自己的政績,裝扮目前國家的現狀而已。
&nsp; 他們能看不到自己國內的危機嗎?自然是不可能的。但要想解決這種危機,在種種條件的限制下,不僅解決起來相當困難,還有些得不償失。
&nsp; 反正這些國外政客的任期也就幾年的功夫,只要能安穩的撐過自己的任期,誰又會為了下一屆政府去拼命呢?
&nsp; 在政府的努力下,澳大拉西亞的農業進展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果。
&nsp; 目前澳大拉西亞的耕地總面積達到了3977萬英畝,糧食總產量達到了1920萬噸,較去年的增長率達到了4.1%。
&nsp; 雖然澳大利亞的人口達到了2257.4萬人,但這樣發達的糧食產量,仍然足夠國內所有人口吃上三年。
&nsp; 政府很好的完成了四年計劃中對於糧食的目標,澳大拉西亞的糧食產量很有希望在四年計劃徹底結束之前,達到2000萬噸以上。
&nsp; 雖然糧食產量遠遠大於國內的需求,但國外糧食危機的國家也很多,種糧的收入還是相當不錯的。
&nsp; 根據財政部門的統計來看,1920年澳大拉西亞的人均收入達到了60.1澳元,也是第一次突破60澳元。
&nsp; 而澳大拉西亞一英畝土地的種植收入大約在17到22澳元左右,按照人均耕地面積接近三英畝的情況來算,農民的人均收入差不多在51澳元到66澳元之間,基本處於人均收入的水平線上下。
&nsp; 雖然看起來和人均收入有些差異,但實際上,糧食當年的售價也會影響農民的收入。
&nsp; 同時,農民的日常糧食花費基本都是成本價,雖然收入可能比城市人口略低,但開銷也要小上很多,生活水平未必會比城市人口低多少。
&nsp; 正因為種地有相當不錯的收入,這才讓澳大拉西亞相當一部分人選擇購買土地開辦農場。
&nsp; 不管農場的規模或大或小,糧食基本不缺銷售渠道。目前已經誕生了大大小小的糧食公司,專門負責糧食的銷售問題。
&nsp; 只要符合澳大拉西亞相關的規定,政府對於這些糧食進出口公司也沒有太大的限制。
&nsp; 值得一提的是,阿瑟分封的那些新貴族,有相當一部分也選擇在自己的封地上建設城堡,將剩餘的土地全部種植糧食。
&nsp; 阿瑟對此也不會阻攔,畢竟土地分封給他們之後,產權就是他們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