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目前皇家警衛和侍衛的制度,其實是有些複雜和重複了。
總體來看,皇家警衛負責王宮的安全,侍衛負責王室成員的安全。
因為修建了新王宮,因此警衛和侍衛的規模也都進行了擴大,目前已經分別來到了3600人和1200人。
因為警衛和侍衛負責不同的領域,因此在阿瑟的出行中,也能看到這樣特殊的一幕,警衛和侍衛都有一定的人數跟隨。
如果再算上拱衛首都安全的近衛師,負責保護王室安全的武裝力量就足足有三支,有些太過複雜。
在阿瑟的計劃中,皇家警衛和侍衛最終要融合成一支隊伍,專門負責保護王宮和王室成員的安全。
但目前因為時間緊湊,因此警衛和侍衛的融合工作要等到將來才能進行,進度大約在新首都建成之前。
出行工作大概準備的差不多之後,阿瑟也要提前對於政府的工作進行一定的安排了。
一些重大的事件還是要隨時和政府聯絡,畢竟阿瑟才是處理重大事務的那個人。
除此之外,國家的其他事務全部交給政府處理,由肯特首相全權負責,阿瑟還是十分放心的。
況且還有著近衛師保護首都的安全,一旦發生任何緊急狀況,阿瑟也能隨時返回悉尼。
為了保證阿瑟的安全,阿瑟的出行線路從來不對外公佈,甚至大部分出行線路都是臨時決定的。
從悉尼離開之後,整個出行隊伍乘坐專列,準備先行前往墨爾本,隨後向西視察澳大拉西亞的工業基地。
作為澳大拉西亞的第二大城市,墨爾本在國內外的知名度還是非常高的。
阿瑟多次視察的目標中也有墨爾本,對於這座已經算得上龐大的城市,阿瑟還是十分熟悉的。
墨爾本位於維多利亞州的南部,和悉尼一樣,也是一個沿海城市。
這也是澳大拉西亞這樣的移民國家的特徵,包括其他各州的首府阿德萊德,珀斯,紐卡斯爾等在內,全部都是沿海城市,都擁有一定規模的港口。
墨爾本和悉尼這兩座城市,彷彿澳大拉西亞的雙子星一般,在整個澳大利亞歷史中都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在澳大利亞公國成立以前,這兩座城市的規模和發達程度不相上下,都成為過澳大利亞地區的最大城市。
但公國成立以後,悉尼的發展相較於墨爾本來說更有優勢,目前已經超過墨爾本一大截。
不過,這兩個城市對於澳大拉西亞來說都是特大城市,目前的人口規模均在200萬以上,悉尼的人口規模更是已經接近300萬。
這其實也是澳大拉西亞的獨特現象。澳大拉西亞有大半的人口在澳大利亞地區,澳大利亞有大半的人口在東南部。
而東南部有大半的人口在悉尼和墨爾本兩座城市,以及這兩座城市所處的地區。
雖然阿瑟的行程並未對外公佈,甚至連去哪一個地方都沒有任何訊息。
但國王的出行隊伍太過顯眼,很快就吸引了大量澳大拉西亞人的注意,並且引起了數千人的圍觀和歡呼。
阿瑟也決定不再隱藏,向著民眾揮手示意,在民眾的目送下前往港口視察。
陪同阿瑟視察的有維多利亞州州長,墨爾本市長和大量的政府官員。
作為澳大拉西亞最大的城市之一,墨爾本的港口自然也吸引了大量的船隻停泊,港口貨物的吞吐量位居澳大拉西亞第二,看起來也很是繁華和壯觀。
雖然悉尼是澳大拉西亞的首都,但在兩座城市的發展中,政府採取的是公平的態度,鼓勵兩座城市按照自己的情況各自發展。
當然,除了來往絡繹不絕的貨船之外,墨爾本的港口也來往著大量的遊輪和外國遊客。
作為澳大拉西亞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之一,墨爾本除了吸引國外移民之外,同樣也吸引著大量的國外遊客。
值得一提的是,相較於悉尼的港口來說,墨爾本的港口更偏向商業化,軍艦來往很少,更多的是民間的貨船和遊輪。
如果單從商業港口的角度出發,墨爾本港口的規模是要大於悉尼港口的。
對於港口的發展,阿瑟實在沒有太好的建議。畢竟這些政府官員們才是專業的,阿瑟做的只是把握方向。
這其實才是一個政府最合適的結構。如果什麼方向的發展都需要君主親自動手的話,那國家的發展也註定好不到哪去。
這也是阿瑟聰明的一點,雖然手中握有極大的權力,但專業的事情就該交給專業的人做,不在一旁指手畫腳,就是對這些專業人士的最好支援。
當然,雖然給了這些官員們極大的權利,但阿瑟也會負責最終的結果把控。
做的不好的,自然沒有政績,想要繼續升遷可能性不大。對於那些貪汙腐敗分子,還有情報部門以及眾議院進行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