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非要選一個接下來最重要的武器研究計劃的話,那麼阿瑟會毫不猶豫的選擇核武器。
沒辦法,核武器對於一個國家的威懾力太過巨大,遠遠超過其他常規武器能夠帶給其他國家的影響力。
在後世社會,一個有核國家和無核國家也有著巨大的區別。有核的不一定是超級強國,但超級強國一定有核。
原本歷史上第一個製造並使用核武器的國家是美國,也是整個人類歷史上唯一一個對其他國家使用過核武器的國家。
美國的核武器研究計劃被命名為曼哈頓計劃,而支援曼哈頓計劃順利研究成功的,其實就是來自剛果地區的鈾礦。
說到鈾礦,這是早已經被發現的礦產資源,在許多個國家分佈。
但直到現在,鈾礦在人類生活中運用的很少,因此也被人們稱作無用的礦石,只進行了少量開發。
而人們開發鈾礦的唯一目的,並不是如同美國人那樣研製核武器,而是尋找鈾礦中潛藏的鐳元素。
是的,正是大名鼎鼎的居里夫人所發現的鐳元素。
直到核裂變被發現之後,人們才發現鈾礦的作用和價值,大規模開採鈾礦的歷史這才開始。
美國人進行曼哈頓計劃時,並未選擇科羅拉多州和加拿大的鈾礦,而是選擇萬里之遙的剛果的鈾礦,這其實是有著原因的。
相較於美國和加拿大純度只有0.03%的鈾礦礦石來說,剛果的鈾礦礦石純度達到了恐怖的65%,就連後期認為太差而不值得加工的尾礦都有20%的純度。
這樣差距懸殊的純度對比,還是美國人放棄美洲的鈾礦,不遠萬里選擇開採剛果的鈾礦的真正原因。
這其實也代表著一條重要的訊息,那就是剛果的高品質鈾礦對於核武器的研發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現在對於阿瑟和澳大拉西亞來說都是一個好訊息,因為現在的鈾礦幾乎不值錢,除了寄希望於發現鐳元素之外,幾乎沒有人會去開採這種礦石。
在核裂變的訊息被公佈之前,大肆開採甚至挖空剛果的鈾礦,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只要壟斷了剛果的高品質鈾礦,其他國家想要研製出核武器,進度至少比歷史上要慢好幾年。
而澳大拉西亞在起步領先的情況下,也可以憑藉著這批高品質鈾礦,達到核武器研發的大幅度領先。
想到這兒,阿瑟也不再猶豫,直接通知了澳大拉西亞駐比利時外交大使,諮詢購買剛果的鈾礦的事宜。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的剛果已經不屬於比利時國王的私人財產,而是交由比利時政府統治,並且已經正式更名為比屬剛果。
雖然剛果的鈾礦暫時是沒有任何價值的無用礦石,但比利時政府對於澳大拉西亞想要購買右礦的訊息也很是好奇,甚至百般試探澳大拉西亞的用意。
只可惜,這樣的試探對於外交人員來說自然輕易就能應付。哪怕比利時政府百般試探,最終也沒有一個答覆。
為了讓比利時人心甘情願的奉獻所有鈾礦,阿瑟也花費了大代價,以私人的名義購買了剛果的所有鈾礦,代價是五百萬澳元以及一批武器裝備。
被捲入一戰之後,比利時人就明白了自身防禦的重要性。戰爭結束以後,就在加固各大要塞,並且裝備更加強大的武器。
在得知購買鈾礦只是阿瑟的個人行為之後,比利時政府鬆了一口氣,並且為在阿瑟身上敲了一筆感到高興。
畢竟如果把剛果的所有鈾礦開採完畢,都不見得能夠賺到500萬澳元。
更何況還有一批武器裝備,這筆買賣以目前的目光來看,比利時政府自然是穩賺不賠的。
當然,能讓澳大拉西亞順利的獲得這些鈾礦,英國人也是出了一部分力的。
雖然剛果是比利時的殖民地,但列強在比利時也有著相關的利益,特別是最為強大的大英帝國。
負責在剛果地區開採礦產的比利時聯合礦業公司,就又有超過三成的股份屬於英國人,足以見得英國人在這片土地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