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技術慢慢發展的,誰也不可能一口吃個大胖子,都需要一定時間的發展來推動技術的進步。
“訊號的抗干擾問題呢?目前抗干擾的能力如何?”阿瑟繼續詢問到。
都解決了覆蓋範圍和抗干擾兩個問題,無線廣播的技術才能正式投入使用。
因此,抗干擾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環,是廣播使用中無法避免的問題。
“我們對廣播的訊號有所加強,抗干擾能力相較於之前的廣播有所進步。
但目前仍然無法解決特殊天氣的影響,磁場也會對廣播的傳輸訊號造成影響,這是短時間內還無法解決的。”馬丁解釋到。
目前的技術顯然還無法完全確保無線電廣播訊號不會受到干擾,畢竟除了極端的天氣之外,磁場也是影響廣播訊號的罪魁禍首。
“但在正常天氣的情況下,目前的無線廣播訊號還是能夠得到保障的。在距離中轉站和訊號基站比較近的地區,訊號基本不會受到影響。”馬丁繼續說到。
阿瑟對於馬丁所說的情況完全能夠接受,畢竟現在只是20世紀初期,和100年後的科技完全不能比較。
現在能夠使用無線電技術,相較於歷史已經有所進步了,阿瑟自然也不會提出更加嚴苛的要求。
只要能在正常天氣進行使用,已經滿足十年內阿瑟對於無線廣播技術的需求。
反正接下來還有大把的時間進行改進,阿瑟有信心提前趕上後世的水平,哪怕為此付出幾十年的努力,但澳大拉西亞完全等得起。
“廣播站和中轉站的建設成本如何?如果要在澳大利亞地區全面鋪設的話,政府能夠承受這筆負擔嗎?”阿瑟繼續問出自己想要詢問的問題。
廣播的普及還需要考慮一個問題,那就是建造廣播基站的成本。
如果成本太高的話,在全國普及也算是一個麻煩,也會阻礙廣播的使用。
“目前廣播基站的建設成本大約在6000澳元左右,中轉站的建設成本大約在4000澳元。當然,這也要看相應地區的地理環境,以及建設基站所需要的材料成本和人力成本。”馬丁回答道。
“廣播基站和中轉站的覆蓋範圍呢?”阿瑟問道。
“在廣闊的平原地區,廣播基站的覆蓋範圍可以擴大到20公里左右,甚至最遠能夠傳播到25公里。但如果是在山區的話,傳播範圍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具體的數值並不穩定,但初步估計能夠保證在10公里左右。”馬丁繼續遞過一份資料,十分恭敬的回答道:
“中轉站的覆蓋範圍平原地區能夠穩定在15公里以上,山地同樣也會受到影響,大概也能穩定在10公里左右。”
阿瑟點了點頭。
目前基站和中轉站的訊號覆蓋範圍阿瑟還是滿意的。
一個小城市的直徑也就是幾公里到十幾公里左右,一般來說1到2個基站就已經完全能夠覆蓋。
大城市需要建設的基站和中轉站數量會多一些,但澳大拉西亞也沒有多少大城市,最大的也就悉尼和墨爾本兩個。
再加上澳大利亞西部地區有著大量的無人區和沙漠,這些地區自然是不需要建設基站和中轉站的,總不能給沙漠中的動物去聽廣播吧!
如此一來,就能省下相當一大筆成本。至少在澳大利亞範圍內,至少一半的土地不需要建設基站和中轉站,實際所需要的成本完全在政府能夠承受的範圍內。
目前廣播最需要覆蓋的範圍,其實就是澳大利亞的東南部,南部以及北部的一些城市。
中部,西部的沙漠和荒漠基本上沒有人煙,暫時也不需要建設基站。
大範圍建設廣播站有利於控制國內的輿論,這對於阿瑟加強國內的輿論控制還是很有效的。
不管怎樣,輿論控制都是阿瑟的底線,也是保障國家安全和穩定的重要防線。
3000字第三更,求月票,求支援!
日萬順利完成,求月票,求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