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通貨膨脹讓民眾手中的資金瞬間變為廢紙,甚至反而欠了銀行很多債務。
銀行和資本家成為德國通貨膨脹的勝利者,但德國民眾已經不堪重負,德國的危機已經來臨。
值得一提的是,容克貴族作為德國最大的政治勢力,他們也是德國糧食的重要生產者。
這些容克貴族以土地為根基,他們並不希望德國政府大量進口糧食來平息國內的糧價,畢竟糧價降低了對於他們來說不是一件好事。
但問題是,德國國內目前的糧食危機已經相當嚴重,德國政府不可能放棄進口糧食,因為飢餓的德國民眾不可能無動於衷。
在這樣的情況下,德國目前正處於政治和社會的雙重混亂,光是每天的政務處理就讓威廉二世焦頭爛額,在威廉二世的身上再也看不到往日的驕傲和自信。
好在,英國人絕對不可能坐視德國就這樣崩潰,因為德國是限制法國的先鋒,也是歐洲大陸目前唯一有可能阻止法國擴張的國家。
如果德國人崩潰了,法國就是名副其實的歐洲大陸霸主,這是英國人絕對不願意見到的。
因此,哪怕註定是一場虧本買賣,英國人也要援助德國,也要推動各國縮減德國賠款的比例,來搶救目前德國的市場和經濟。
當然,最後能留在倫敦和英國人展開最後會談的,自然就是英國人計劃中的重要國家。
詳細點來說,英國,法國,澳大拉西亞和義大利,才有資格參加這最後的會談。
當然,重點談判的國家其實就是英法,義大利人的存在感不高,屬於中立派,哪邊強勢就聽哪邊的。
澳大拉西亞早在之前的會議上就表達了支援英國人的態度,自然也不需要再進行勸說。
各自坐在位置上,英國外交部長格雷先是和所有人碰了杯,輕抿一口來自法國的紅酒,這才笑著向法國總理兼外交部長米勒蘭說道:“米勒蘭總理,我希望能和您展開一場真誠的會談。
相信德國的現狀您也有所瞭解,如果我們放任不管,德國經濟的崩潰是遲早的事情。
不管我們之前和德國有著怎樣的矛盾,但德國數千萬人口是無辜的,我們不應該讓他們來承擔戰爭的後果。”
此時的法國外交部長米勒蘭算是法國政壇影響力比較大的人物。
在一戰初期,米勒蘭擔任過陸軍部長,並且在一年前選舉成為法國故土,阿爾薩斯和洛林的行政長官。
今年年初就就任總理和外交部長,已經是法國政府中最大的實權派之一了。
如果歷史沒有偏差,米勒蘭將會在今年成為法國新任總統,足以見得米勒蘭此時在法國的地位。
“話雖如此,格雷部長。”法國總理和外交部長米勒蘭輕笑一聲,說到:“法國同樣也沒有責任和義務承擔德國人的危機。德國在戰爭中對法國造成的傷害是這筆賠款遠遠無法彌補的,法國政府更不可能同意縮減這筆賠款,目的是為了緩解德國的經濟問題。”
“這不單純只是為了緩解德國的經濟問題,米勒蘭總理。德國擁有龐大的工業體系,他們的工業產品已經充斥歐洲的市場。
如果德國經濟崩潰的話,我們將損失一個重要的廉價工業品生產地,對於我們的影響也十分嚴重。
甚至誇張一點來說,如果德國的現狀導致一場經濟危機的爆發,誰又能在這場經濟危機中倖免於難呢?
我的朋友,我們的犧牲不是為了德國,而是為了我們自己。如果多減一定的賠款比例就能避免一場經濟危機的爆發,又何樂而不為呢?”格雷部長笑著反駁到。
40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援!
今天繼續日萬,已更4000/10000,求月票,求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