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p; 目前稍微有著排斥或者不適應的,是那些近幾年剛來澳大拉西亞的移民。
&nsp; 倒不是說這些人不願意接受澳大拉西亞的統治,只不過在原本的國家呆習慣了,短時間內要讓他們接受成為澳大拉西亞人,還是需要不少的時間進行影響的。
&nsp; 一般來說,想要讓這些移民接受並且順從澳大拉西亞的統治,至少要經過長達五年的時間影響,才能讓他們對澳大拉西亞產生認同感。
&nsp; 如果要將他們洗腦成忠誠於澳大拉西亞的人口,時間也會被無限拉長,至少需要10到15年的影響,他們才會對澳大拉西亞產生忠誠度。
&nsp; 當然,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將這些人的利益和澳大拉西亞的利益綁在一起。
&nsp; 只要他們和澳大拉西亞擁有共同的利益,他們就會自然而然的和澳大拉西亞站在一起。
&nsp; 這一點從澳大拉西亞對於這些移民的政策上就能夠看出,政府向這些移民頒發大量的土地,或者提供住所和工作,讓他們能夠快速的適應在澳大拉西亞的生活,並且在澳大拉西亞擁有一部分資產。
&nsp; 如此一來,就算他們的家人想要離開澳大拉西亞,他們也會不捨得。
&nsp; 畢竟政府贈送給他們的資產是實打實的,對於那些在原本的國家生活不下去的人們有著致命的吸引力。
&nsp; 如果大家都能夠生活的很幸福,又會站出來反對政府,再次陷入背井離鄉的困境呢?
&nsp; 讓一個移民對一個新的國家產生認同感的最好方式,就是讓這個移民在新的國家生活的很好,讓他們找到久違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就是這麼簡單。
&nsp; 因為四年計劃的影響,澳大拉西亞在1919年的工業增長也算是比較快的。
&nsp; 目前,澳大拉西亞的鋼鐵生產總量已經分別增長到了350萬噸和517萬噸,化工業產值增長比例達到了17.7%,民用輕工業的產值增長也達到了14.1%。
&nsp; 從這方面已經看到了澳大拉西亞政府對工業的努力,澳大拉西亞已經不再滿足於做一個工業國家,而是想要更進一步,成為一個工業強國,甚至是工業方面的超級大國。
&nsp; 在這一點上,澳大拉西亞其實有著先天性的優勢。加上來自英國人的幫助,實現這一點其實並不困難。
&nsp; 工業發展上,澳大拉西亞面對的唯一問題,可能就是人口不足導致的市場規模略小,無法消化澳大拉西亞實現全面工業化之後的產值。
&nsp; 對此,澳大拉西亞政府也有著一定的應對措施。
&nsp; 首先,保留荷屬東印度,就是將其作為一個儲備的市場,在必要時刻消化澳大拉西亞的工業產品。
&nsp; 謀劃菲律賓也是這樣的目的,菲律賓人口的增長速度還是十分迅速的,一個人口上千萬的市場,對澳大拉西亞還是有著一定的吸引力的。
&nsp; 其次,澳大拉西亞的國際影響力逐漸在周圍擴張,甚至在歐洲和東亞地區都有著一定的增長。
&nsp; 澳大拉西亞的各項農產品遠銷歐洲和美國,也開啟了一定的歐洲市場。
&nsp; 雖然要和歐美各工業國家進行競爭,但歐洲的市場也是十分吸引人的。
&nsp; 東亞自然不用多說,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地區之一,這裡擁有著世界上最大的市場,絕對能夠消化相當一部分澳大拉西亞的工業產品。
&nsp; 好在流感是從十月開始爆發的,前面的九個月經濟的增長還處於正常情況。
&nsp; 在這樣的情況下,1919年澳大拉西亞的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了27.58億美元,摺合英鎊為5.516億英鎊,11.032億澳元。
&nsp; 整體的增長速度還算不錯,因為各項大建設的原因,澳大拉西亞的經濟增長速度保持在10%以上。
&nsp; 1919年,澳大拉西亞的財政總收入為1.887億澳元,距離年收入超過兩億澳元,一億英鎊已經很近。
&nsp; 這一年收入數字相較於阿瑟剛來澳大利亞時已經翻了不知道多少倍,這20年來,澳大拉西亞的發展速度,阿瑟還是相當滿意的,不斷增長的財政收入也見證了阿瑟在澳大拉西亞長達20年的努力。
&nsp; 30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援!
&nsp; 
&nsp; 
&nsp;&em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