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之前的殖民地建設不同,這次的建設更大的目的是培養一個屬於澳大拉西亞的市場,來增加澳大拉西亞在抵抗風險和經濟危機時的承受能力。
縱觀澳大拉西亞的所有殖民地和領地,絕大多數都擁有相當不錯的發展潛力,也適合被加大投入,成為進一步發展的重點地區。
波斯灣領地自然不用多說,波斯灣所擁有的豐富的石油資源,足以讓澳大拉西亞成為世界上擁有石油資源儲量最多的國家之一。
單單這些石油資源,就足以讓澳大拉西亞成為一個發達國家。
如果阿瑟只想混吃等死的話,澳大拉西亞目前所擁有的礦產資源,足夠澳大拉西亞政府吃上好幾百年了。
除了新幾內亞之外的其他東南亞島嶼和殖民地,也同樣擁有相當不錯的發展潛力。
包括佔領時間比較早的澳屬帝汶,應該是目前所有殖民地中開發比較完善的,已經具備了本土化的條件。
可以這麼說,澳屬帝汶只是缺少人口,其他的和澳大拉西亞的本土也沒什麼區別了。
“目前的帝汶大約有多少人口?”阿瑟將目光看向了民生大臣菲利普,詢問到。
“截止去年年底的人口統計,帝汶的總人口為9.77萬人,帝力城的人口為7.21萬人。”民生大臣菲利普沒有絲毫猶豫,直接將帝汶的人口資料脫口而出。
阿瑟滿意的點點頭,詢問到:“帝汶的發展如何?如果要拓展帝汶的市場,有什麼可行的辦法嗎?”
在殖民地拓展市場是必須的,甚至荷屬東印度在阿瑟的眼中,也只不過是一個可以隨時能夠控制的海外市場。
只要阿瑟願意,任何外來商品都不能進入荷屬東印度,這也是澳大拉西亞海軍全面碾壓荷屬東印度海軍的底氣。
“陛下,帝汶的土地面積超過三萬平方公里,目前最主要的經濟來源是農牧業,以及部分礦業。帝汶的人均耕地面積可達五英畝以上,總產糧突破7.7萬噸,大約可以供給15萬人食用。
理論上來說,我們只需要在十年的時間內向帝汶移民二十萬以上,就可以完全控制這片土地,將其納入澳大拉西亞的市場下。”民生大臣菲利普回答道。
帝汶是澳大拉西亞最早的殖民地之一,因為距離澳大拉西亞本土十分近的原因,也可以作為殖民地本土化的第一步。
更重要的是,帝汶的土地面積相較於其他殖民地來說也不是太大,本土化所需要的人力物力也不是太多。
率先將帝汶本土化,不僅能夠走出澳大拉西亞殖民地本土化的第一步,還能為其他殖民地做個表率和榜樣,其他殖民地只需要照貓畫虎照抄作業即可。
民生部長菲利普也十分贊成殖民地本土化,特別是澳大拉西亞的殖民地已經普遍驅逐土著的情況下,本土化是必須的,也是一定要做的。
殖民地的體系並不靠譜,特別是在各國和各地區的民族主義日漸膨脹的前提下,英法所構建的殖民地統治體系已經岌岌可危。
正所謂自身強才是真的強,如果澳大拉西亞能夠將東南亞的殖民地全部本土化,帶給本土的提升絕對是殖民地都比不了的。
阿瑟點了點頭。菲利普部長所說的十年移民20萬的方法完全能夠接受,畢竟每年也就移民兩萬人左右。
如果能用十年的時間將帝汶全部本土化,帶給澳大拉西亞的絕對是長期的收益。
更何況一戰結束後的這段和平時期遠遠超過十年,這也正是上天賦予澳大拉西亞將這些殖民地本土化的契機。
“既然如此,那就將殖民地本土化的第一步放在帝汶。”阿瑟說到:“向帝汶輸送大量的移民,趕在行政區劃改革之前,我希望能看到帝汶直屬州的出現。”
相較於帝汶的人口來說,帝汶還擁有大量的土地面積等待開發,這也讓帝汶能夠承受更多的移民。
帝汶如果本土化成功,這對於附近的皇家領地,新幾內亞和索羅門群島,蘇拉威西島等殖民地的影響都是深遠的。
如果澳大拉西亞成功的在二戰之前將所有殖民地本土化,建立一個個直屬州,將來美國和蘇聯所形成的自由民主衝擊也永遠不會波及到澳大拉西亞。
如此一來,殖民地體系遭受衝擊的英國,只會愈加依靠澳大拉西亞的幫助。
這對於澳大拉西亞將來接手海峽殖民地和中東殖民地來說有著不小的幫助,也是阿瑟樂意看到的發展方向。
30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援!
今天日萬,已更3000/10000,求月票,求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