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場戰爭讓德國人損失了大量的重工業和軍工業,但也有一些中小型的民用工業保留了下來,畢竟英國人也不願意看到法國人全面吸收德國的工業。
值得一提的是,德國這些企業所製成的工業品,以十分優良的價格被法國和英國全面接受。
這也導致法國資本家不願意快速恢復法國的工業,畢竟市場已經被大量的德國廉價工業品佔據,這難道不比昂貴的法國工業品划算嗎?
至於法國本土工業的發展,這不在那些資本家的思考範圍之內,畢竟資本家沒有國界,他們對於國家可沒有認可感,只對利益有認可感。
這也就是澳大拉西亞低調了,再加上照顧法國人的面子。要不然,澳大拉西亞政府真的可以喊出四年超過法蘭西,八年追上英吉利的口號了!
其實這還真的不誇張,據皇家安全情報局在英國方面的情報來看,英國人今年的工業狀況遠遠比不上去年,別說有正面的增長了,能不能維持去年的規模都是一個問題。
如果將視角擴大到整個世界,其實能夠看出一個比較明顯的問題,那就是全世界的工業幾乎都在緩慢增長,這不僅是因為流感的影響,同樣還是因為各國在戰爭後的陣痛期。
因為缺少足夠的勞動力,對於經濟和工業註定有一定的影響。
而這段時間對澳大拉西亞來說也是很好的超越機會,甚至有望在第一個四年計劃完成之後,將澳大拉西亞的工業水平提高到僅次於美國和英國,德國的世界第四。
這裡其實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原本工業規模也還算不錯的俄國人到底在哪裡?
雖然阿瑟想把俄國放在工業大國和經濟大國的行列,但從情報人員報的各項情報來看,俄國的環境已經十分糟糕。
這不只是沙皇俄國或者蘇維埃俄國,這樣的糟糕指的是整個俄國。
在戰爭之前,俄國其實是有一定的工業水平的。雖然不高,但1913年的鋼產量也能保持在423萬噸左右,並不愧於自己第四列強的地位。
但從戰爭開始,俄國的工業就遭受了大量的影響。先是德國人佔領了大片的工業區,隨後又是革命和內戰,以及那場傷亡數百萬人的流感。
讓俄國的工業水平遭受到了巨大的打擊,從開戰前1913年的年產鋼423萬噸,降低到了去年的年產鋼40萬噸。
雖然這一數字只是情報人員的估算,可能和實際的情況有一些差異。
但誤差絕對也不會太大,這也代表著俄國的工業已經經歷了毀天滅地的打擊。
好聽一點來說,俄國憑藉著自身的人口,仍然能夠維持列強的規模。
但如果往壞了說,俄國除了目前龐大的人口之外,相較於其他的列強國家乎一無是處,甚至連國家的最高政權到底屬於哪一方都沒有結果。
不過這對於澳大拉西亞來說也是一個好訊息,正因為俄國的過分黑暗,讓許多俄國移民放棄了對家鄉的思念和自信,反而支援起澳大拉西亞政府。
面對著俄國國內混亂的環境,俄國民眾開始相信並且認同澳大拉西亞的政治環境才是最優秀的,畢竟正是這樣的政治環境,才讓澳大拉西亞用不到20年的時間就成長為中等列強。
澳大拉西亞的日益強大,以及俄國的日益衰弱,讓這些俄國移民非常聰明的知道該選擇哪一方。
甚至還沒等澳大拉西亞政府對於這些移民進行影響,他們已經開始宣稱自己是澳大拉西亞人,彷彿承認自己是俄國人會讓自己丟面子一般。
42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援!
今天日萬,已更4200/10000,求月票,求支援!
跪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