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拉西亞能夠將醫療水平趕上歐洲,威利功不可沒。但其實也無可奈何,畢竟憲法規定,每任內閣成員最多連任三屆,威利不得不離開澳大拉西亞政治的中心。
但不管怎樣,阿瑟永遠不會忘記澳大拉西亞的這些功臣們。醫療大臣威利離開內閣幾乎已經成了必然,上次威利受封爵士,等到新一輪選舉結束,也是時候往上提一提了。
一個男爵的爵位來獎賞這位為國家奉獻十六年時間的大臣,也算是理所應當。
早在威利之前,澳大利亞第一,第二任首埃文;以及第一,第二任民生大臣,第三任首相瓦爾特;第一,第二任國防大臣,第一任國務大臣,現任首相肯特,都被授予了男爵爵位,獎賞他們為國家辛苦付出的貢獻。
那些殖民地時期的總督們,澳大拉西亞前兩任的內閣官員,也基本都被授予了男爵和爵士爵位。
雖然這些人不算是從英國跟著阿瑟來澳大拉西亞的從龍之臣,但對於阿瑟的統治十分尊敬,也沒有任何雜念,對他們的獎勵也是應該的。
這也造就了一個比較奇特的現象,內閣成員凡連任兩任以上,至少也會獲得爵士的爵位來獎勵他們的貢獻。
正因為如此,更加刺激了內閣成員們想要連任的決心。連任不僅代表著繼續呆在內閣這個國家權力的中心,這也代表著能將自己的地位更進一步。
這對於像民生大臣菲利普,治安大臣羅伯特等一系列只有一屆任期的內閣成員們來說,具有莫大的吸引力。
哪怕只是爵士的爵位,那也代表著澳大拉西亞的貴族階級。無論是在什麼時候,貴族和平民終究是不一樣的。
哪怕只是一個榮譽頭銜,也決定了在身份地位上已經和普通人拉開了差距。
隨著時間的推進,澳大拉西亞的選舉氣氛也逐漸濃烈了起來。
雖然只是在眾議院進行選舉,但整個澳大拉西亞都在密切關注著選舉的情況。
其實這也正常,畢竟新一屆內閣政府也決定著接下來四年時間內除了阿瑟之外,澳大拉西亞政府權力最高的幾個人。
因為相較於上一次選舉已經過去了八年的時間,這八年的時間裡,各大政黨,無黨派人士都經歷了太多的變化,誰也不敢確定最後的選舉結果是怎樣的。
如此一來,選舉的不確定性也讓這次選舉增加了一些話題和熱度,畢竟如果是人選早已預定的選舉,又有誰會平白無故的關注呢?
在這次選舉之前,阿瑟和部分內閣官員早有溝通。
首先是阿瑟的心腹之一,現任首相肯特。肯特首相是肯特管家的長子,也是跟著阿瑟前來澳大拉西亞的絕對心腹。
從一開始,肯特首相就是澳大利亞的國防大臣。從設立國務大臣也就是副首相開始,肯特被提拔到了國務大臣的位置,阿瑟培養心腹的目的已經顯而易見。
最終,在1911年的內閣選舉中,肯特首相擊敗了一眾強力的對手,成為了澳大拉西亞新一任內閣首相,開啟了長達八年的任期。
總體來看,阿瑟對於肯特首相還是十分滿意的。肯特首相對於阿瑟的命令執行得十分徹底,沒有任何猶豫,也絕對不會過問太多。
這讓阿瑟可以放心的將大部分中務交給肯特首相,自己只需要進行宏觀的調控,同時決策一些比較重大的利益即可。
很顯然,肯特首相還是很有能力的,這八年來澳大拉西亞發展的也很好,目前已經成為僅次於英法美俄的第五大列強,除了人口之外,其他的都已經超過了義大利。
甚至俄國經歷這次內戰之後,實力到底能夠恢復到哪一步不得而知,能否保住第四列強的地位也是一個問題。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蘇維埃俄國是有優勢的。但問題是,英國和澳大拉西亞絕對不願意看到蘇維埃俄國取得戰爭的勝利,這也代表著俄國的內戰其實是在英國的支援下,沙皇俄國和蘇維埃俄國的人力消耗。
這樣的內戰想要短時間內分出勝負,幾乎是不可能的。憑藉著英國和澳大拉西亞的援助,沙皇俄國再撐幾年的時間還是沒問題的。
甚至如果蘇維埃俄國取得全面壓制,英國很有可能會如同歷史上那樣,發動一次干涉戰爭,來消滅這個對於英國殖民體系有著極大破壞的國家。
30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