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p; 
&nsp; 雖然規模沒有利奧諾拉工業基地這麼龐大,但也是至少容納數萬甚至十萬工人的超級工業區,進一步滿足澳大拉西亞工業發展的需求。
&nsp; 除了工業方面的發展之外,阿瑟的下一步計劃,就是將人均耕地面積重新恢復到兩英畝以上。
&nsp; 目前澳大拉西亞的總耕地面積達到了3877萬英畝,人均耕地面積大約為1.92英畝。
&nsp; 這對於廣茂的澳大拉西亞土地來說只是冰山一角,等到墨累河流域三角洲的開發啟動,澳大拉西亞不僅會多一個城市群,還會多一個優良的農牧業和工業發展地區。
&nsp; 想要將人均耕地面積恢復到2英畝以上,必須將總耕地面積擴大到4000萬英畝以上。
&nsp; 這也代表著澳大拉西亞政府農業部門接下來的任務就是開墾更多的土地,一來獎勵給新來的移民,二來低價出售給澳大拉西亞的農民,擴大澳大拉西亞的農業規模。
&nsp; 在之前的戰爭中,澳大拉西亞的糧食出口為政府賺取了大量的利潤。
&nsp; 而掌握足夠的糧食對一個國家來說有多麼重要自然不用多說。毫不誇張的說,俄國之所以爆發內亂,戰爭中後期的糧食危機是重要原因。
&nsp; 而德國之所以戰敗,一大重要原因也是因為同盟國缺少糧食物資。
&nsp; 特別是奧匈帝國投降之後,德國缺失了奧匈帝國這個重要的糧食出口國,國內的糧食危機也變得更加嚴重。
&nsp; 1918年,澳大拉西亞的糧食年產量大約為1800萬噸,而國內民眾消耗的糧食數量只有500萬噸左右。
&nsp; 剩下的1300萬噸糧食中,有超過800萬噸被遠銷到歐洲和其他地區,剩下的500萬噸作為糧食戰略儲備,來替換糧食倉儲中的陳舊糧食。
&nsp; 而那些被替換下來的陳舊糧食,則被出口到列強的各大殖民地。
&nsp; 在糧食產量方面,澳大拉西亞的糧食產量完全足夠,甚至一年的產量能夠滿足國內所有人口三年左右的消耗。
&nsp; 再加上澳大拉西亞發達的畜牧業,這也是澳大拉西亞在戰爭和流感時期能夠保障國內糧食物資的重要原因。
&nsp; 阿瑟在流感期間承諾免費提供物資的原因,是因為澳大拉西亞每年龐大的糧食和肉類產量。
&nsp; 雖然阿瑟流感期間提供這些物資的花費早已經超過了上千萬澳元,再加上免費給所有民眾治療的費用,王室和政府的花費至少高達2000萬澳元左右。
&nsp; 雖然這筆花費看起來很多,但阿瑟是能夠從和其他國家的貿易中賺到。
&nsp; 更何況,澳大拉西亞所掌控的來自戰敗國的賠款,每年就不止這個數,自然不用擔心政府的財政問題。
&nsp; 更何況,這麼一丁點的花費就能讓國內的民眾對阿瑟產生更高的好感,就算沒有戰敗國的賠款,由王室單獨出資,阿瑟也絕對願意。
&nsp; 免費治療也是澳大拉西亞在流感期間吸引移民的手段。
&nsp; 試想一下,移民在自己原來的國家感染流感,不僅要面臨各種物資漲價的現狀,還要擔負治療流感的費用。
&nsp; 但如果他們只花費一張船票來到澳大拉西亞,他們被隔離期間所有物資都是免費的,並且只要願意加入澳大拉西亞的國籍,就能夠獲得免費治療流感的資格。
&nsp; 當然,代價是五年之內不允許再次更換國籍,但這對本來就想移民到國外的歐洲人來說不算是代價。
&nsp; 只需要移民就能夠免費治療流感,這個條件對於大部分歐洲民眾來說具有極高的吸引力。
&nsp; 特別是人口比較多的俄國地區,之前部分俄國移民是政府強制運輸到澳大拉西亞的,現在已經有相當一部分俄國人願意主動移民到澳大拉西亞,畢竟在俄國當牲口和在澳大拉西亞當人還是有根本上的區別的。
&nsp; 澳大拉西亞雖然存在著不可避免的缺點,但澳大拉西亞王室和政府對於民眾的態度眾所周知。
&nsp; 生活在澳大拉西亞這樣的國家,對於這個時代的民眾來說是一種奢望,甚至對於後世不少國家的民眾來說,都是一種幻想。
&nsp; 30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援!
&nsp; 卡文嚴重,今天就兩更六千字吧,偷個懶。
&nsp; 
&nsp; 
&nsp;&em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