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各項雜稅,對於低收入人群來說都很少,反而還有各項學費,醫療費用的減免,這也是保障澳大拉西亞人在任何情況下,生活水平都不會大幅度降低的方式。
各項儀式的最後,就是澳大拉西亞已經很久沒有舉行的閱兵大慶典。
因為這次閱兵是為了慶祝戰爭勝利,因此澳大拉西亞可謂是海陸空三軍齊動,坦克,飛機,火炮和各種各樣的軍艦一同上陣,對國內外展示了澳大拉西亞軍隊的強大。
值得一提的是,那些為澳大拉西亞作戰的土著士兵,並不是全部都被驅逐出了澳大拉西亞境內。
在澳大拉西亞接手東南亞殖民地之前,荷屬東印度還是有大量的土著國家和勢力,這些土著國家也都擁有相當的權力,這部分比較強大的擁有完全獨立的軍事,行政和外交權。
澳大拉西亞佔領這片土地之後,吞併了絕大多數土著部落,但也對極少數土著勢力進行了保留。
在蘇拉威西島上,原本擁有旺多部落,曼達部落,魯烏蘇丹國,戈瓦蘇丹國和托拉查部落五個土著勢力,經過澳大拉西亞政府的整合,最終留下了南部的滷蘇丹國和戈瓦蘇丹國,來管理整座蘇拉威西島的所有土著人口。
部分黃種土著被安排到了這兩個蘇丹國,他們將成為這裡的居民,隨時等待著澳大拉西亞的徵召。
簡單來說,這些土著人口就是澳大拉西亞的土著軍隊兵力來源,也就是戰爭時期澳大拉西亞軍隊衝鋒的炮灰。
被轉移到這兩個蘇丹國的土著人口大約有200萬人,加上蘇拉威西島原本的土著人口,這兩個蘇丹國所控制的土著人口已經高達500萬人以上。
這也代表著,如果阿瑟願意的話,這些土著人口隨時能夠成為上百萬土著軍隊,為澳大拉西亞軍隊作戰。
作為對這些土著的回報,阿瑟承諾給他們留足夠的土地,不會再對這些土著進行驅趕。
當然,這些土著人口所在的兩個蘇丹國,必須無條件聽從澳大拉西亞政府的命令。
而且這些土著人口也不被澳大拉西亞承認,但他們會享受一部分福利待遇,確保他們為澳大拉西亞作戰時的忠誠度是能夠保障的。
對於這超過500萬黃種土著,阿瑟給出了自己的承諾。只要他們立下足夠的功勳,就能夠被澳大拉西亞政府承認,成為一名光榮的澳大拉西亞公民。
雖然獲得國籍的條件比較嚴苛,這些黃種土著相較於新幾內亞島的那些黑人土著來說,獲得國籍的機率還是大很多的。
阿瑟愣是將新幾內亞島數百萬黑人土著全部遣散,可以見到阿瑟對於那些黑人土著的態度。無論他們無論立下多大的功勳,阿瑟都不認可他們成為澳大拉西亞公民。
除開這些黑人土著的例外,說澳大拉西亞是一個多元化的移民國家也沒有任何問題。
雖然澳大拉西亞的主體民族是歐洲人,但澳大拉西亞對於來自亞洲的移民也是持歡迎態度的。
目前澳大拉西亞1867萬人口中,黃種人佔據了40萬以上,其中絕大多數都是來自於東亞的移民。
其實從清政府學習澳大拉西亞政府制度開始,就又有源源不斷的東亞移民前來澳大拉西亞,並且永久居住在這片土地。
澳大拉西亞的部分大學也成了不少東亞學生的報考目標,目前澳大拉西亞每年能夠迎來數十名東亞留學生,其中有一半以上在畢業後選擇留在澳大拉西亞。
與不少東亞國家來說,澳大拉西亞明顯是一個留學的良好選擇。
首先,澳大拉西亞的各項制度和歐洲高度相似,科技方面也算是歐洲一流水平。
而澳大拉西亞和東亞的距離相較於歐洲和東亞的距離來說近了太多,這也節省了大量的留學花費。
種種因素之下,有不少的東亞學生選擇在澳大拉西亞留學,然後再回國報效他們的國家。
阿瑟對於這些人也是歡迎的,畢竟他們也能開啟澳大拉西亞各所大學的國際知名度,同時提高澳大拉西亞的國際影響力。
這些人從澳大拉西亞留學回國之後,相較於其他國家,他們對澳大拉西亞的感情自然更深。
這也就是澳大拉西亞的優勢,能夠更輕易的拉攏到不少的亞洲國家。
這樣的留學政策在後世被不少國家充分運用,培養了大量的親自己的國外勢力。
32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