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分封的絕大多數人都是平民或者中產階級,他們能夠成為新的貴族已經欣喜若狂了,更不要說當著數以萬計的平民的面被阿瑟親自分封。
至於那些注重傳統和儀式的舊貴族,嗯,除了阿瑟之外,似乎澳大拉西亞也沒有。
“鑑於對國家和王室作出的重大貢獻,我宣佈,授予路德維希·科爾,亨特,安德魯爵士頭銜,你們將成為光榮的澳大拉西亞爵士,以新的身份來守護這個國家。你們的勇氣和榮譽將成為所有人的榜樣,你們將成為國家的英雄。”爵士頭銜作為不能繼承的最低貴族頭銜,獲得的門檻也是所有貴族頭銜中最低的。
據統計,被授予爵士頭銜的人數接近兩百人,足以見得這次分封典禮的規模有多麼誇張。
當然,這是阿瑟急於擴張澳大拉西亞貴族規模的原因。如果不是澳大拉西亞貴族規模太少,阿瑟也不會誇張到一次性200多名爵士。
“我將為陛下和王室而戰,我將為國家而戰,我將為人民而戰。請上帝見證我的誓言,我願用一生來奉獻陛下和王室,用劍與血來鑄造爵士的榮耀!”
所有被分封的人有默契的上前,在阿瑟前方單膝下跪,並且比較整齊的說出了自己的誓言。
爵士頭銜澳大拉西亞獨特的貴族頭銜,也是澳大拉西亞新貴族的代表。
因此,爵士頭銜的宣誓詞也比較獨特,是斯蒂德大主教根據中世紀騎士宣誓詞改編的,又符合澳大拉西亞爵士頭銜的因素。
阿瑟送給這些新貴族的禮物是一把特製的短劍,一面銘刻了每位爵士貴族的名字,以及於何時間被授予爵士頭銜。
另一面則刻著忠誠,勇敢,熱血,無畏,正義五個詞,也是阿瑟對於這些新貴族的期望。
爵士頭銜之後,就是等級更高一級的男爵頭銜。
雖然男爵理論上只是澳大拉西亞可世襲的真正貴族的最底端,但這次獲得男爵頭銜的人數也不多,滿打滿算也只有十多人。
負責研製出飛機的特奧多爾所長,發動機廠總負責人狄塞爾也被授予了男爵頭銜,這也是科研人員目前獲得的最高頭銜。
當然,像本茨,路德維希等,諸多為澳大拉西亞做出貢獻的科學家和科研工作者,也都獲得了爵士的頭銜。
爵士頭銜一共分封了接近200人,其中有超過30人是科研工作者,足以見得阿瑟對於科研工作的重視。
事實上,這確實也獲得了許多科研工作者的感激和熱情,畢竟能靠科研來獲得國家的貴族頭銜,這可是許多人做夢都不敢想的事情。
除了這幾位科研人員之外,包括幾個師的師長,阿瑟成為君主以來的三位首相,以及澳大利亞殖民地時期的六位殖民地總督,也全部獲得了男爵頭銜。
幾位師長也都先後擔任過澳大拉西亞遠征軍的總司令,任職期間表現的也算良好,算是給軍方升遷的希望。
而三位首相自然不用多說,為澳大拉西亞這十多年來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獲得一個獎勵性的爵位也理所當然。
至於剩下的幾個殖民地時期的總理,給他們頭銜也是對他們的拉攏,畢竟他們能夠放棄回到大英帝國的機會,繼續留在澳大拉西亞,也算是對阿瑟的信任。
而且這六位總理(包括埃文首相)到目前為止都沒有給阿瑟製造任何麻煩,但是表面還是背地,對於阿瑟的命令都十分認真的執行。
讓這些人獲得男爵頭銜,同樣也是給那些資歷派一個希望。就算能力不是太強,只要忠誠於王室和國家,為王室和國家辛辛苦苦效忠一輩子,阿瑟和王室也絕對不會忘記這些人的付出。
除了爵士和男爵之外,更高一級的伯爵暫時沒有人獲得。畢竟澳大拉西亞在一戰中的表現確實也不多,沒有人的功勞大到能夠受封伯爵的地步。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伯爵幾乎已經到了平民貴族的頂端。
但理論上來說,平民也可以晉升到公爵的爵位,但這樣的難度實在太高,沒有阿瑟的欣賞基本不可能做到。
除非能讓澳大拉西亞獲得意外的大量土地,或者讓澳大拉西亞免除滅國危機,但這兩項要求目前都不現實。
澳大拉西亞目前能夠擴張的方向,也就是中東地區的阿拉伯沙漠和剩下的荷屬東印度。
這兩塊地區佔領起來也並不困難,反而勞神費力,並不符合阿瑟目前的發展計劃。
而澳大拉西亞的統治也十分穩定,沒有任何滅國危機。
目前看來,除非對科技方面有著相當傑出的貢獻,或者等到將來的二戰。
在此之前,要靠功勞成為公爵,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3200字第三更,求月票,求支援!
今天日萬,已更10200/10000,求月票,求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