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死,小心敵襲!”亞歷山大總督一邊喊著,一邊頭也不回地向著遠不遠處的防禦工事跑去。
這些會飛的傢伙可不是開玩笑的,它們投擲的炸彈同樣能夠炸死人,且威力相較於中小口徑火炮來說絲毫不差,因為身處空中的原因,能夠命中地面火炮命中不了的敵人。
轟!
或許是亞歷山大總督求生的意志感動了上帝,總之,一顆炸彈爆炸在了亞歷山大總督的旁邊,帶著荷屬東印度土著們敬愛的亞歷山大總督去見上帝。
“總督先生!”
亞歷山大總督身邊的親衛和傳令兵亂作一團,但大家衝往防禦工事的腳步反而更快。
被炸彈近距離命中的亞歷山大總督已經沒有了存活的希望,甚至不可能拼出完整的身體。
這樣的情況下,他的親衛和士兵們不可能為了一堆碎肉付出自己的生命,自己的生命安全已經變成比什麼都重要的東西。
當然,衝的最快的還是外交人員雷諾大使。在亞歷山大總督喊完敵襲之後,雷諾大使就迅速反應了過來,跟在亞歷山大總督十多米後,向著防禦工事跑去。
炸彈在亞歷山大總督前方几米處爆炸之後,雷諾大使因為身處將近20米開外,受到的波及倒不是太大,只是聽力暫時受到了影響。
並不能妨礙雷諾大使衝向防禦工事的腳步,彷彿一頭已經幾天沒有吃飯的餓狼一般,迅速衝向擁有美食的地方。
呼~呼!
好不容易衝進防禦工事之後,雷諾大使和部分士兵這才鬆了一口氣,開始大口喘息起來。
從死神手中逃脫的感覺可不太美妙,心臟急速的跳動告訴他們,他們和死亡真的只有一線之隔。
如果但凡腳步慢上幾秒,或者腳步快上幾秒,追上前方的亞歷山大總督,他們很有可能跟著亞歷山大總督去見上帝。
防禦工事內的眾人面面相覷,此時他們才想到了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十多萬軍隊又該由誰來指揮呢?
亞歷山大總督不僅是荷屬東印度的殖民地總督,同樣也是荷屬東印度的殖民地總司令。
兩重身份地位的加持之下,亞歷山大總督擁有了非同一般的權利,在荷屬東印度沒有任何爭奪權利的人。
在亞歷山大總督之下的殖民地軍方,一共有一個荷蘭師和六個殖民地師。
雖然荷蘭師在級別上要大於殖民地師,但幾個師長之間的權力差距並不太大,並且都直接聽命於亞歷山大總督。
目前比較棘手的問題,亞歷山大總督並沒有副官,副總督又是純政治人物,對於軍事方面並不精通。
軍方的臨時指揮官人選成了一個問題,很難在軍方找到一個能夠服眾的,並且身份和地位都比較適合的繼任者。
這時,亞歷山大總督的親衛和士兵將目光看向了雷諾大使。
雷諾大使是前任荷蘭駐澳大拉西亞外交大使,級別上完全足夠成為臨時的殖民地總司令。
更重要的是,雷諾大使的履歷中,曾經在荷蘭的軍校學習,並且先後在荷蘭本土和荷屬東印度殖民地軍隊進行服役,雖然服役的時間加起來也沒有兩年。
綜合考慮來看,雷諾大使的身份和地位都比較合適,在軍方也擁有足夠的威望來臨時指揮軍隊。
當然,雷諾大使到底能不能成為荷屬東印度殖民地臨時總司令,還得看荷蘭政府的意見。
幾個通訊兵在雷諾大使的命令下,開始向荷蘭傳送電報,解釋了亞歷山大總督已經在澳大拉西亞飛機的轟炸中犧牲,請求荷蘭政府指派新的殖民地軍隊總司令,或者臨時總司令來指揮軍隊。
預計荷蘭政府接到這份電報已經是第二天了,而收到荷蘭政府的回電,很有可能是兩三天以後。
因為戰事比較緊急,因此,殖民地軍隊參謀部推舉雷諾大使成為臨時總司令,在荷蘭政府有下一步的指示之前,擔任荷屬東印度殖民地的臨時總司令,並且指揮軍隊進行作戰。
雷諾大使上任臨時總司令的第一條命令,這命令第一道防線上三個殖民地師共計五萬多人的軍隊全力防守,付出一切代價,不允許澳大拉西亞軍隊前進一步。
在雷諾大使的眼中,這些土著士兵是隨時可以放棄的。用他們的犧牲換來第一道防線的穩固,對於荷蘭和荷屬東印度來說是非常划算的。
雷諾大使的第二條命令,就是讓殖民地政府臨時招募至少十萬土著,加入巴達維亞防守戰。
雖然澳大拉西亞的軍隊數量看起來也不太多,但單從火力和裝備角度出發,目前的荷蘭軍隊完全不是澳大拉西亞軍隊的對手。軍隊需要更多計程車兵,哪怕只是炮灰,也能發揮出炮灰應有的作用。
這次的空襲只持續了大半個小時的時間,但給荷蘭軍隊造成了相當慘重的傷亡。
之前的大轟炸突然結束,錯讓荷蘭軍隊以為澳大拉西亞已經缺少炮彈,因此有不少的荷蘭士兵走出防禦工事進入戰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