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俄自然不用多說,他們和澳大拉西亞是協約國四大列強,關係自然要比協約國之外的荷蘭好得多。
荷蘭雖然是歐洲國家,但荷蘭對戰爭沒有任何幫助,甚至荷蘭和德國的關係更好。
這樣的情況下,英法俄自然不會為了荷蘭去得罪澳大拉西亞,甚至只會支援澳大拉西亞的擴張,來換取澳大拉西亞向歐洲的更多支援。
歐洲倒還有兩個列強,但這兩個列強更加不可能幫助荷蘭去對抗澳大拉西亞。
至於除了歐洲之外的另一個列強美國,雖然目前美國有實力對抗單獨的澳大拉西亞,但澳大拉西亞屬於協約國,協約國四大列強之間互相有著援助協議,美國是不可能為了荷蘭和協約國開戰的。
因此,荷蘭人辛苦求援一圈之後,他們發現沒有任何一個國家願意幫助他們,甚至連一丁點的援助都沒有。
阿瑟可不管這麼多,1915年12月7日,澳大拉西亞的進攻正式開始。
在戰爭之前,澳大拉西亞就已經驅逐了荷蘭大使,並且宣告和荷蘭處於戰爭狀態。
整個清剿計劃兵分兩路,西路包括第一師和一個殖民地師共計3.6萬人,從皇家領地西渡,直接登陸荷屬東印度最核心的爪哇島。
而東路從澳大拉西亞控制的新幾內亞地區向西,在佔領整個新幾內亞島之後,再依次佔領班達海和蘇維拉西海的島嶼。
整個荷屬東印度擁有高達四千多萬土著,統治起來極其困難。因此,阿瑟一開始的目的也不是完全吞併這片土地,而是尋找其重要戰略區域進行吞併,其他地區間接控制即可。
特別是荷屬東印度的核心,爪哇島。爪哇島這片地區是荷屬東印度人口最多的地區,這一現狀一直持續到了後世。
哪怕是在後世,整個印尼也只有兩億多的人口,但一個小小的爪哇島就承擔了1.5億左右,不可謂不誇張。
按照目前的人口比例來看,爪哇島至少居住了2000萬的土著,人口規模比澳大拉西亞的總人口還要多,但總面積卻只有不到14萬平方公里,人口密度遠超澳大拉西亞。
想要管理這樣的地區是十分困難的,更何況這裡擁有數量眾多的民族,各種型別的宗教,語言文化不同,想要同化十分困難。
荷蘭人控制這片土地長達數百年的時間,仍然不能同化這些土著。
雖然這其中有人口規模的問題,但荷屬東印度地區土著的同化難度也遠超尋常。
除了爪哇島擁有將近2000萬的土著人口之外,荷屬東印度地區的其他三大島嶼,蘇門答臘島擁有將近800萬人口,蘇拉威西島500萬人口,加里曼丹島200萬人口,也是土著分佈最多的地區之一。
相較於整個新幾內亞78.6萬平方公里只擁有不到400萬的土著,這些地區的土著分佈太廣,土著基數太多並不適合統治。
當然,除了在行政上控制之外,在經濟上,也能實現對這些地區的統治。
目前這些土著也不是一點用都沒有,至少在戰爭時期,他們是合格的炮灰。
而一戰和二戰都需要大量的炮灰來填補,荷屬東印度地區的土著非常合適。
澳大拉西亞的戰爭貫徹了阿瑟制定下的準則,寧願花費更多的資金,不願造成更多的傷亡。
首先是艦隊對於爪哇島和荷蘭控制的新幾內亞進行大轟炸,將這些地區的海防和城市轟炸了個七七八八,然後才輪到軍隊搶灘登陸。
在對爪哇島實施登陸的同時,澳大拉西亞還出動了上百架飛機,繼續對爪哇島和巴達維亞實施大轟炸,讓荷蘭軍隊疲於躲避轟炸,沒有任何機會對登陸的澳大拉西亞軍隊展開進攻。
在艦隊和飛機輪番進行大轟炸的同時,由殖民地師打頭陣,軍隊很快成功登陸爪哇島,並且向著爪哇島的幾大城市發起進攻。
爪哇島最大的城市是巴達維亞,也就是後來的雅加達。這裡是荷屬東印度的首府,也是整個荷屬東印度殖民地政府的所在地。
西線軍隊的首要目標,就是快速攻佔巴達維亞,控制荷屬東印度殖民地政府,來實現擒賊先擒王,速戰速決的目的。
30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