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線這場戰役被命名為華沙伊凡哥羅德戰役,因為這場戰役就是在這兩個地區附近打響的。
這場戰役對於東線戰場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俄國出動了高達80萬的軍隊(包括華沙和其他地區守軍),面對德奧30多萬的軍隊,取得了酣暢淋漓的勝利。
雖然俄國方面的傷亡將近十萬人,但就這次戰役所取得的成果來看,這十萬人的傷亡是值得的。
更重要的是,這次戰役之後,德國軍隊在東線和西線分別經歷了一場慘敗,不僅打破了德國軍隊最高戰鬥力的神話,讓包括俄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看到了直接戰勝德國的希望,經驗也讓德國國內一部分勢力喪失信心,德國人對於戰爭的熱情似乎沒有那麼高漲了。
在俄國人發動戰役後不久,西線戰場的戰役也相繼發動。
澳大拉西亞軍隊被分成了兩部分,近衛二師和常規三師獨立行動,英法又調集了兩個師,組成了一支混合軍,交由馬丁師長指揮,保護法國集團軍的側翼。
那40多萬龐大的土著軍隊,則被調集到了正面戰場,充當聯軍進攻的炮灰。
土著軍隊確實也是這麼用的,遠征軍總司令馬丁對於這樣的計劃沒有任何怨言,畢竟英法也調集了兩個主力師。
1915年5月7日,隨著來自法國總司令部的一封命令,西線戰役全面打響。
最先行動是的是中線,澳大拉西亞遠征軍也在這裡。5月7日下午,法國兩個集團軍,澳大拉西亞遠征軍加起來將近85萬作戰部隊(40萬主力部隊,45萬土著部隊)向著阿爾薩斯和洛林一線進發,打響了收復失地的第二槍。
緊接著在次日,法國一個集團軍,英國遠征軍加起來將近50萬人的軍隊,以及比利時目前剩餘的軍隊大約8萬人,浩浩蕩蕩的從法國北部出發,目標是收復法國邊境和比利時部分要塞。
南部地區的戰役是最後打響的,在這裡法國只出動了一個集團軍,負責給義大利軍隊掩護。
義大利軍隊則出動了整整50萬軍隊,對奧匈帝國展開猛烈的攻勢,攻克奧匈帝國和義大利有爭議的地區。
西線戰役的規模比東線還要大,僅僅協約國方面,參加戰役的軍隊加起來就將近兩百萬人。
如果算上德國軍隊,僅僅在西線戰場,有高達300多萬人亡命拼殺。
為了應對這場攻勢,德國可謂是把所有老本都掏了出來,包括各種克魯伯大炮,齊柏林公司生產的飛艇,沒有什麼實戰效能的飛機,甚至還有簡單增加了一些鋼板的汽車和卡車,什麼有用就往戰場送,就是目前德國的現狀。
為了應對德國方面的飛艇,協約國也將自己落灰半年的飛艇拿了出來。
其實在戰爭剛剛爆發之時,各國饒有興趣地動用了飛艇,但很快就發現,這種飛艇的實戰意義並不大,因為敵人也有飛艇,兩艘飛艇碰面之後,基本都是兩敗俱傷。
因為不能在飛艇方面對敵人造成技術領先,這導致英法的飛艇和德國飛艇碰面之後,很難再執行作戰任務。
目前的飛艇太過脆弱,被敵人的武器命中基本就要墜毀。在死傷了數十名飛艇操作員之後,歐洲國家普遍選擇將飛艇隱藏起來,要麼直接放在倉庫落灰,那就在後方運輸物資,偶爾偵查偵查情報之類的。
因為這場戰役,飛艇才得以重新參加戰爭,並且還是全軍出動的那種。
英國,法國,澳大拉西亞和義大利的飛艇加起來,數量已經接近300艘,遠遠領先德國所擁有的100艘飛艇。
再加上各國數量不多,型號比較落後的飛機,目前在一戰西線的戰場上,已經能夠經常看到天上的飛行物,或大或小,展現了因為戰爭所帶來的科技進步。
不得不承認,戰爭是發展科技最迅速的時期。據阿瑟的瞭解,英法已經對於目前的飛艇進行了改進,即將研製出新一代的飛艇,並且投入生產。
在飛機方面,英法也重新重視了起來,已經在聯合研究軍事飛機。
雖然不知道德國的進度怎麼樣,但參考德國在歷史上一戰中頻繁拿出的黑科技,德國研究飛艇和飛機的進度也不會慢。
保守估計,澳大拉西亞的飛機應該很快就能夠投入戰鬥。各國對飛機重新重視起來之後,澳大拉西亞也就不需要隱藏自己的飛機了。
就算澳大拉西亞繼續隱藏,也絲毫不能阻止英法德研發飛機的進度。
與其這樣,不如提前讓飛機亮相,在戰爭中獲取一定的優勢。
然後再大量出售已經明顯落後的飛機,從英法那兒賺取大量的利潤,為澳大拉西亞的飛機研究提供更多的動力。
對於英,法,德三國在飛機研究上會不會實現彎道超車,趕上澳大拉西亞的飛機研究進度。
至少在十年內,這一現狀並不會出現。阿瑟對於飛機的佈局已經長達數年,甚至十年的時間,澳大拉西亞早已經籠絡了全球超過三分之一航空動力和飛艇,飛機制造方面的人才。
除非英法能夠一直齊心協力,或許還有在短時間內趕上澳大拉西亞的飛機研發速度的希望。
但從英國和法國在利益分配方面的某些矛盾來看,戰爭結束之後,英國和法國的關係就不會這麼親密,也會誕生一些矛盾。
不過,一戰結束之後是英國和法國的虛弱期,英法爆發大規模矛盾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在澳大拉西亞的維持下,協約國這樣的利益組織應該能夠保持到二戰以前,身處協約國的澳大拉西亞,也能憑藉著協約國所帶來的優勢,獲取更多的國際地位和利益。
別的不說,一戰之後的美國,國際地位不一定比澳大拉西亞高。一方面是英法的忌憚和防備,一方面美國也不是協約國成員,面對協約國這樣的龐然大物,單個美國也顯得有些薄弱。
40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