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上整個澳大拉西亞的國土面積,哪怕就以現在的農業水平,阿瑟都有信心養活5000萬人口。
更不要說伴隨著人口的發展和科技的發展,農業的生產也會進行翻天覆地的變化了。
聽取了首相和各部門部長對於國家發展現狀的彙報,阿瑟總體上還是十分滿意的。
按照這樣的發展趨勢來看,只要一戰獲得勝利,澳大拉西亞在一戰後完全能夠成為世界前五列強。
甚至如果俄國真的在一戰中發生變故,澳大拉西亞將直接成為繼英,法,美之後的,世界第四列強。
屆時,英法需要從殖民地回血,對抗美國的重任也就落到了澳大拉西亞的頭上。
雖然這是一個挑戰,那也能從英法獲得更多的援助,對澳大拉西亞的發展來說也是有好處的。
畢竟英法也不願意美國在這種時候挑事。虛弱的英法不一定是美國的對手,澳大拉西亞能否抵抗住美國,也就成了一戰後最重要的話題。
簡單的年度彙報之後,阿瑟將話題轉移到了新接收的殖民地上,詢問內閣政府關於新的殖民地的政策。
“陛下,要想長遠的控制這些殖民地和領地,除了進行軍事控制之外,也需要在教育上進行一些改變。我認為,在整個澳大拉西亞的範圍內,將英語作為官方語言,強制性的進行教學。並且,提高對於非英語學校的監管和限制,只有民眾們統一說著英語,能更好的將民眾聚攏在一起。”教育大臣斯蒂凡率先站了起來,提議到。
正所謂書同文,車同軌。想要更好的統一一個地區,相同的文字,相同的制度很有必要。
“嗯,斯蒂凡部長的提議很不錯。諸位還有什麼其他的意見嗎?”阿瑟點了點頭,笑著說道。
“陛下,除了在教育方面進行控制之外,在宗教方面,也應該派遣大量的傳教士,將整個澳大拉西亞的信仰都改為新教,至少是基督教。只有投入到上帝的懷抱,才能成為一名忠誠的澳大拉西亞人。”大主教斯蒂德提議道。
澳大拉西亞的官方宗教是新教,準確的來說是澳洲新教。
澳洲新教有著屬於自己的最高大主教,而大主教則效忠於澳大拉西亞的國王。
除了一些比較小的差別之外,澳洲新教和英國新教沒什麼兩樣,只是阿瑟為了更好的方便自己的統治,才進行了更詳細的劃分而已。
雖然澳大拉西亞的官方宗教是新教,但因為有著來自歐洲各地不同的移民,導致澳大拉西亞人信仰的宗教也各不相同。
其中信仰人數最多的,自然是同屬於基督教的新教,天主教和東正教。
英國移民和德國移民都信仰新教,而俄國移民則信仰東正教。至於其他的歐洲移民,有信仰新教的,有信仰東正教的,也有信仰天主教的。
不管怎麼說,這三種宗教同屬於基督教,也在澳大拉西亞政府能夠接受的範圍內。
除了基督教之外的其他宗教,澳大拉西亞並不受歡迎,也大多是那些土著以及土著和移民的後代信仰的。
一個統一的國家必須有著統一的語言和統一的信仰,斯蒂德大主教說的也沒錯,至少要讓大部分澳大拉西亞人信仰基督教。
信仰帶來的差距是巨大的,哪怕在宗教已經失去威力的現代,也有許多對於宗教信仰執迷不悟的人。
澳大拉西亞的當權者全部信仰新教,也代表著澳大拉西亞人也要信仰新教,或者與其相近的天主教和東正教。
當高層和平民出現衝突的時候,改變的往往是平民,而不是高層。
當然,澳大拉西亞目前的情況還好,只是少部分殖民地和地區需要派遣傳教士傳教。
對於宗教的問題,阿瑟也十分重視。在斯蒂德大主教提出提議之後,阿瑟就點了點頭,說到:“派遣傳教士的提議很有必要,斯蒂德主教,這件事情就交給你了。教育部的任務是在新的殖民地大量開辦只教授英語的學校,而教會的任務,就是向這些地區大量派遣傳教士。”
聽到了阿瑟的命令之後,斯蒂德大主教鄭重的點了點頭,說到:“陛下,您放心,教會的傳教士幾天之內就會向新的殖民地進發,完成陛下您的任務。”
雖然斯蒂德大主教來自於英國教會,但在澳大拉西亞這樣的政治環境下,早已經明白了他真正效忠的是誰。
當宗教的神秘色彩逐漸退去,宗教也不得不在世俗的權力面前低頭。
斯蒂德大主教很明顯就是一個聰明人,他明白他的權利雖然來自於教會,但教會的權力卻是阿瑟賦予的。
如果阿瑟不滿意,隨時可以撤換他。因此,在前來澳大拉西亞之後,斯蒂德大主教就徹底的將自己視為澳大拉西亞教會的主教,而不是之前英國教會的主教。
3200字第三更,求月票,求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