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阿根廷人徹底膽寒,這次協約國的所有軍隊再也沒有節省過武器彈藥,更是集結了數百門火炮阿根廷前線狂轟亂炸,愣生生將鬱鬱蔥蔥的樹林炸成了廢土,將邊境一個個冒尖的山頭都削平了一截。
僅僅是11日的轟炸,就消耗了協約國四萬多發炮彈,平均每門火炮發射炮彈上百發。
給阿根廷軍隊造成了多少傷亡並不清楚,但從阿根廷前線的陣地狀況就能夠看出,阿根廷人的傷亡絕對不小。
連續經歷了兩輪炮擊之後,阿根廷人再也承受不住了,1913年11月13日,阿根廷再次請求停戰。
好訊息是,因為明白阿根廷根本堅持不了幾天,因此協約國和智利的和談代表都還在悉尼停留。
而阿根廷方面,國內也沒有太多的心思撤回和談代表,這也導致和談非常順利,並且快速的在悉尼重新開始。
或許是明白了自己現在的處境,阿根廷人在這次和談中的表現就變得十分聽話了。
經過雙方長達兩天的和談和商議,11月15日,終於確定了阿根廷的賠款額度,一共1183萬英鎊。
其中,賠償協約國四大列強共計800萬英鎊,澳大拉西亞分得200萬。
和剩下的383萬英鎊,200萬英鎊作為對智利的戰爭賠款,183萬英鎊賠償給在這次戰爭中遭受損失的智利人和在智利政府。
對於阿根廷來說,將近1200萬英鎊的賠款,可不是一個小數字。
哪怕有著美國人的幫助,想要徹底付清這一筆賠款,恐怕也得需要幾年的時間。
更重要的是,這對於阿根廷國內的民族自信也是一次不小的打擊,阿根廷再想恢復南美三大霸主之一的身份,恐怕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要知道,智利一共能夠獲得300多萬英鎊的賠款,將大幅度緩解智利目前的經濟衰弱。
這也將間接的導致智利和阿根廷之間的差距擴大,阿根廷將親手為自己,培養出來一個棘手的敵人。
當然,智利並不是阿根廷政府目前首要頭疼的目標。等到這份完整的合約被放出之後,阿根廷政府首先要面對的,是憤怒的阿根廷民眾。
至於智利人所要求的割讓整個火地島省,阿根廷政府是斷然不能接受的。
一旦接受了智利人的要求,就算阿根廷沒在這次戰爭中滅亡,阿根廷政府也會被憤怒的阿根廷民眾推翻。
對於任何國家任何民族來說,割讓國家土地都是一種奇恥大辱。而答應簽署條約的那個人,一般都會被釘在民族的恥辱柱上。
當然,這件事情最終的決策者還是協約國四大列強,準確的來說是大英帝國。
包括澳大拉西亞在內,對於這件事情都不是太感興趣,因此大英帝國的態度也就變得十分重要。
雖然大英帝國是智利的盟友,英國和這裡的關係也非常友好。但大英帝國一貫的大陸平衡政策,還是讓英國政府對於這件事情有些為難。
阿根廷戰敗後的賠償是逃不了的,但到底賠償多少,對阿根廷又該有著怎樣的限制,也讓大英帝國十分頭疼。
讓阿根廷賠的少了,智利方面難免會不滿意。但如果將阿根廷削弱的太慘,南美洲的南部智利就再也沒有阻礙。
等到智利消化完戰爭的果實,南美洲就直接變成了智利和巴西對抗。
從目前的局勢看來,智利方面有著優勢,並不是沒有可能一躍成為南美洲的霸主。
就算短時間內對抗不過巴西,智利也完全可以繼續壓迫阿根廷,為自己的崛起積累底蘊。
這在大英帝國看來是不被允許的。智利國內有著對大英帝國十分重要的硝石礦,這也代表智利這個國家的實力不能太過強大,否則很有可能會超出大英帝國的控制。
阿根廷代表似乎也是明白這一點,從領土的談判陷入僵持之後,阿根廷代表就多次求見英國代表,密談了許久。
終於在1913年11月20日,在大英帝國的建議下,智利和阿根廷雙方各退讓一步,都更改了自己的要求。
最終的和談結果也十分順利,阿根廷同意割讓以卡倫以東,聖塞瓦斯蒂安以北的土地,外加埃斯塔多斯島,聖迭戈島等島嶼,並且放棄所有爭議地區的主權。
雖然阿根廷最後還是割讓了土地,但割讓的都是小型島嶼和土壤,對阿根廷來說也算是能夠接受。
智利人雖然有些不甘心,但面對大英帝國的拍板也無可奈何。
好在也算是獲得了新的土地,給民間和媒體也算是有了交代。
這次和談僅剩的問題,剩下澳大拉西亞所要求的,阿根廷北部黑土地的地區,成立一個四國共管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