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這邊,因為事先進行了更充足的準備,已經有部分預備役加入了軍隊。
目前阿根廷能夠動用的作戰部隊超過十萬,曾有一半位於阿根廷和智利的邊境,還有一半也在趕來的路上。
“報名參軍,保衛祖國!”
“你的身後就是偉大的祖國,請為了祖國和家人而戰!”
“先生們,祖國需要你!”
一時之間,智利和阿根廷各種徵兵的宣傳標語滿大街都是,兩個國家已經全面動員。
值得一提的是,阿根廷新的軍隊基本都裝備著M1903式斯普林菲爾德步槍,而智利的新軍隊基本裝備著李恩菲爾德步槍。
南美開戰的訊息,幾乎在第一時間傳播到了全世界。
而此時的美國白宮,當政的是剛剛成為美國總統沒幾個月時間的威爾遜。
不過此時威爾遜總統的心情並不是太過美妙,因為他後知後覺的發現,此時的南美局勢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接觸阿根廷,並且給予阿根廷幫助確實是威爾遜總統的意見,畢竟南美也算是美國的後花園,作為美國總統的威爾遜,對於南美自然也有著不小的野心。
但威爾遜總統的計劃並不是現在發難,是等待一個比較適合的時間,比如歐洲戰爭爆發時期。
歐洲戰爭爆發之後,列強註定不會有太多的精力來管南美的事情。
哪怕是最強大的大英帝國,也需要擔憂來自德國的挑戰。
但現在不同,大英帝國仍然是那個最強大的國家,並不是美國一個國家就能夠抗衡的。
此時直接對上大英帝國,對於美國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或許只會白白便宜了德國。
“fuck!shit!”威爾遜總統暗罵一聲,卻又不得不面對目前糟糕的局面。
智利和阿根廷開戰了,美國就抉擇對是否援助這個新的盟友。
就算支援阿根廷,美國加阿根廷也不可能是英國加智利的對手。
如果不支援阿根廷,美國極有可能失去這個拉攏來的盟友,喪失在南美洲的眼前。
南美三大強國中,智利和英國交好,巴西和德國的關係不錯。
僅剩的阿根廷成了美國的突破口,也是美國將南美洲變成後花園的重要條件。
如今怎麼選擇已經成了兩難,選擇任何一個,對美國來說都會造成損失。
而和有些進退維谷的美國相比,大英帝國的選擇就要簡單的多。
1913年7月4日,也就是南美戰爭爆發的第二天,大英帝國就鄭重表態,阿根廷在這場戰爭中展露出可恥的侵略行為,對於智利的國土安全造成了重大侵害。
這維護南美洲的安靜與和平,同時也是減少更大的傷亡,將和平帶向全世界,大英帝國宣佈向智利提供軍事援助,並且提供一筆無息貸款。
而在另一邊,美國也幾乎在同一時間向阿根廷運輸了支援。
為了不在戰後得罪大英帝國,美國還專門將支援換了個名頭,明面上是阿根廷購買美國的軍火,並且訂單是在戰爭前簽訂的。
有了來自背後大哥的支援之後,智利和阿根廷之間的戰爭也變得更加猛烈,變成了一場涉及大半個邊境的攻防戰。
事實證明,提前對戰爭有著準備的阿根廷,果然會在戰爭的初期取得一定的優勢。
戰爭爆發僅僅一週的時間,阿根廷就將邊境向前推進了數公里,還消滅了上千智利士兵。
雖然阿根廷的傷亡也很是慘重,但靠著人多的優勢,已經在戰場上佔據了一定的優勢。
這次兩國交戰可都運用了重武器,包括火炮,重機槍在內,也帶給雙方大量的傷亡。
對於此時的大英帝國來說,南美的戰爭,是比巴爾幹戰爭更重要的戰爭,大英帝國也做好了隨時下場的準備。
畢竟巴爾幹地區大英帝國的利益並不多,更多的是奧匈帝國,俄國和義大利之間的利益。
只要君士坦丁堡不受威脅,對於大英帝國來說,巴爾幹地區打成什麼樣子都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