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9月11日,在阿瑟的任命下,皇家領地第一任總督亨德里克正式前往弗洛勒斯島上任。
皇家領地一共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由龍目島,松巴哇島,松巴島,弗洛勒斯島,阿洛群島組成的努沙登加拉群島,以及帝汶島東部的西南群島,勒蒂群島還有就是在東面的由塔寧巴爾群島,卡伊群島和阿魯群島組成的東南群島。
爪哇島南部的科科斯群島和聖誕島,也處在澳大拉西亞的控制之中。
這也導致澳大拉西亞的北部島嶼防禦鏈正式形成,可以有效地將外敵抵禦在這些島嶼之外,避免本土被戰火覆蓋。
弗洛勒斯島的小城市英德被正式改名為弗洛勒斯,作為皇家領地的首府和行政中心。
阿瑟打算在這裡建造一個港口型城市,它也將成為澳大拉西亞的海軍駐地之一。
皇家領地幾乎所有大型島嶼內都擁有數以萬計的土著,因為這些土著太過分散的原因,管理起來十分麻煩。
阿瑟給亨德里克下達了第一個命令,就是儘可能將,皇家領地的土著集中在每個島嶼的城市,方便接下來的轉移。
是的,除了部分土著勞動力之外,剩下的土著阿瑟可沒打算讓他們繼續呆在這些島嶼中。
這些群島和島嶼將來能居住的只有澳大拉西亞人,這些土著除了作為勞動力和炮灰被消耗之外,剩下的遲早是要被驅逐出去的。
目前的土著對於澳大拉西亞來說還有些用處,但隨著澳大拉西亞人口的增長,部分工作崗位肯定要被機械所代替。
那麼這些免費勞動力的作用性也不會太大,除了當做炮灰之外,也就只能將他們驅逐,讓他們前往荷蘭人的領地了。
用了差不多一週的時間,第一師和第二師的進攻都取得了不錯的進展。
離開弗洛勒斯島之後,第一師先後前往松巴島,松巴哇島和龍目島,很輕鬆的就佔領了這三塊大型島嶼。
除了這三塊大型島嶼之外,周圍還有眾多數不清的附屬小島嶼。
這些島嶼進攻起來十分麻煩,要的時間甚至比那三個大型島嶼還要多。
第一師和第二師的任務只是佔領並控制那些大型島嶼,至於那些周圍的小型島嶼,國防部的計劃是交給第一和第二土著師。
土著師成立到現在也已經訓練了很長時間,現在也是時候讓他們見見血了。
反正土著師計程車兵基本都由土著組成,只要中高層的軍官損失不大,土著死多少國防部和阿瑟都不會心疼。
1911年9月15日,第一師和第二師完成了自己的任務之後,分別和第一,第二土著師進行換防。
第一師和第二師返回了澳大拉西亞本土,而兩個土著師將負責在皇家領地駐守。
兩個土著師將以弗洛勒斯島為界,包含弗洛勒斯島在內,西部由第一土著師駐守,東部的諸多群島則由第二土著師分散駐守。
隨著領土的擴張,澳大拉西亞軍隊不足的問題又展現了出來。
雖然目前澳大拉西亞有一個近衛師,四個常備師和兩個土著師,但分散在澳大拉西亞數百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上還是顯得太過稀少。
澳大拉西亞最核心的地區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加起來擁有將近8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但負責駐守的軍隊理論上來講只有四個常備師。
這導致澳大拉西亞如果對外作戰,最多也只能抽掉第一和第二師兩個最精銳的常備師。
兩個師加起來也只有3.2萬人的兵力,小打小鬧倒也足夠。但如果是參加大範圍的戰爭,這點兵力或許只能勉強守備國土而已。
隨著民生部在九月初傳來的好訊息,澳大拉西亞的總人口正式突破了1000萬之後,阿瑟也正式決定再次在澳大拉西亞展開擴軍行動,並且至少將軍隊人數擴張到兩個近衛師,六個常規師,四個土著師,兩個殖民地駐守團一共22萬出頭的兵力。
這也代表著澳大拉西亞的陸軍總人數將正式突破20萬,來到擴軍前的兩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