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第一次的會面以阿瑟的推銷失敗而告終,但阿瑟清楚,並不是他推銷的幾種軍艦不吸引人,實在是對方的財政有些拮据。
再加上那使者對於軍艦的瞭解並不是太多,能第一次簽訂軍艦訂單才是有問題。
實際上,哪怕對方已經是一個落後腐朽的國家,但也憑藉著近些年來的一些改革和工業建設,將自己的財政收入相較於數十年前翻了數倍。
如果阿瑟記得沒錯的話,1908年對方的財政收入可是突破了2.3億兩白銀,這可是一筆不小的數字。
當然,這樣的財政收入遠遠沒有字面看起來那麼誇張。
如果稍微換算一下,2.3億兩白銀也不過只相當於三千兩百八十五萬英鎊,六千五百七十一萬澳元。
差不多相當於澳大拉西亞去年財政收入的兩倍,澳大拉西亞的人口總規模去年只有七百萬出頭,而對方可是一個人口高達近四億的龐大國家。
而且因為之前發生的種種事件,這2.3億兩白銀的財政收入中,有相當一部分被用來作為賠償,剩下的大半也被高官貴族們瓜分,真正能夠用到政府的並不多。
能夠保持這樣的高收入,有相當一部分功勞還是對於底層平民的剝削和壓榨。
這樣的國家不滅亡也沒有道理,只不過一個統一的國家對於澳大拉西亞來說也有好處,再加上各大列強在此地區的利益瓜葛較深,一個統一的國家對於各大國家來說都有好處,除了對於島國來說。
不過島國的意見誰又在乎呢?因為之前的戰爭並未取得完全性勝利的原因,現在國際對於島國的看法是一個崛起的次強國家,勉強能夠摸到列強的門檻。
但想要讓英德俄法這樣的一流列強承認島國的列強地位,恐怕島國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5月17日,東亞使團再一次求見阿瑟。
為了更方便雙方的磋商,這一次的會面規模明顯大了許多,對方是一整個使團隊伍,而阿瑟也出動了包含幾個部長,幾個副部長的陣容。
接下來的談判大多都是價格戰爭,阿瑟的身份已經不適合參與。
畢竟阿瑟的身份去爭奪那點小利潤完全沒有必要,這種事情更適合讓那些經驗老道的政客去做。
不過阿瑟還是給下達了具體的目標和底線,首先是戰列艦,如果對方真的有意向購買戰列艦的話,價格最低可以開出和俄國同一水平的售價。
而一系列的工業裝置和武器裝備的價格儘量提高,畢竟這種錢不賺白不賺。
之所以稍微壓低戰列艦的售價,是因為戰列艦的價格動輒上百萬英鎊,如果用白銀來換算的話,一艘戰列艦的價格高達一千萬多兩白銀,這可不是一個小數字。
但戰列艦偏偏又是目前澳大拉西亞能夠製造的工業裝置中最值錢的東西,一艘戰列艦帶來的成本足以媲美一次大型軍火貿易的訂單。
談判的時間一直持續了好幾天,期間各部長也彙報上來一些需要阿瑟進行決斷的事物。
比如對方想要派遣一些留學生,到澳大拉西亞的各大學校和軍事學校進行學習。
因為澳大拉西亞皇家軍事學院的畢業生必須要在澳大拉西亞服役兩年的規定,因此才需要請示阿瑟。
阿瑟仔細思考了一會兒,最終還是決定了對方派遣留學生的提議。
只不過對於每個留學生的花費也定了一個固定的數字,那就是每人每年不少於三千五百兩白銀,也就是一千澳元。
對於派遣到皇家軍事學院的留學生,阿瑟也額外的免除了必須在澳大拉西亞軍隊服役兩年的規定。
畢竟這些軍事留學生回到他們的國家也將成為高材生,說不定還能成為獨立的軍閥或者軍閥的看重人才。
這對於澳大拉西亞謀求更多的利益來說還是有好處的,一個親近澳大拉西亞的國家,總比親近其他國家的國家好吧!
當然,這次的留學生請求和上次的並不一樣。上次的更多的是民間的留學請求,而這一次卻是清國政府方面的請求。
並且上一次的留學生大多去往了澳大拉西亞的大學,這一次他們的主要目的反而是澳大拉西亞新修建的軍事學院。
對於武器裝備方面,對方這一次的訂單也不小。
皇家情報局在東亞部分地區也有情報機構,因此對方的一些情報,澳大拉西亞還是瞭解的。
就比如前不久才爆發的幾次起義,雖然因為缺乏後援而失敗,但也確實對於這個腐朽的帝國造成了不小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