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澳大拉西亞新下水的那些小型護衛艦,航速普遍都在18節以上,甚至能夠達到19節。
而葡萄牙的海軍能夠達到這一速度的軍艦並不多,更何況還要護送著軍隊,也自然不可能深追。
所幸澳大拉西亞目前的各種資源都不缺,因此組織艦隊向葡屬印度,葡屬帝汶等區域運送了大量的物資和食物。
並且葡屬帝汶非常靠近澳大拉西亞,而葡屬印度又和英屬印度相鄰,基本不用擔心後勤線路會被切斷。
在澳大拉西亞各行各業都進入緊張的準備工作之後,局勢也迎來了短暫的和平。
進入九月,阿瑟又迎來一個好訊息,那就是工業鐵路的全面通車。
這條連線著澳大利亞大陸東西部的重要鐵路,將會成為澳大利亞大陸東西部交流的橋樑。
同時,伴隨著工業鐵路的通車,北部鐵路也正式進入建設週期之內。
因為北部鐵路的總里程並不輸於工業鐵路的原因,北部鐵路的建造時間大約八年左右,總投資將會超過四千萬澳元。
雖然預計每年要花費將近五百萬澳元,但對於現在澳大拉西亞的財政狀況來說,也完全能夠承受。
更何況,之前工業鐵路每年的建設也需要三四百萬澳元,如今工業鐵路建成之後,其實也就相當於每年多了一百多萬澳元的支出。
參加完工業鐵路的完全通車慶祝之後,阿瑟再一次前往航空實驗室。
當然,這一次的到來並不是為了飛機,而是為了之前在戰報中提到的飛艇。
畢竟澳大拉西亞的戰報中提到了用飛艇在空中進行轟炸,但現實中如果澳大拉西亞沒有能夠做到這樣轟炸的飛艇,那不就有點搞笑了。
不過還好,雖然飛機是航空實驗室的主要研發目標,但飛艇的研發工作也沒有落下,只不過進度相對飛機來說有些緩慢。
但目前的飛艇也已經研發出了第二代,也就是AU2硬式飛艇。
第二代飛艇是第一代飛艇的改良版,外形方面進行了一定的改變,體積也擴張了許多。
第二代飛艇長一百三十二米,直徑十二米,大約能夠容納一萬三千立方米的氫氣。
正是因為體積的擴張和容納氫氣的增加,導致AU2飛艇的可載重量已經達到了十一噸,相較於上一代飛艇增加了整整一噸。
雖然看起來只增加了一成,但飛艇的航程和穩定性提高了許多,這也是阿瑟更為看重的。
如果說第一代飛艇是齊柏林建造的測試版的話,那麼第二代飛艇AU2就已經是經過了考驗的穩定版。
雖然依舊不能排除發生意外的可能性,但第二代飛艇的安全程度相比第一代來說提升了許多,已經能夠將其作為運輸工具,投入到民用領域。
目前飛艇相距飛機有一大優勢,那就是可載重量遠遠超過了飛機的可載重量。
雖然飛艇的速度遠遠比不上飛機,但光憑肚子大能撐貨這一特點,在運輸方面就具有一定的優勢。
當然,這樣的飛艇也完全滿足於高空轟炸的特點。只要在飛艇上放一些小型的炮彈,然後再人為的將其投擲出去,就可以做到高空轟炸。
甚至這種飛艇上還能安裝特製的機槍,只不過穩定性就要聽天由命了。
但不管怎麼說,AU2已經完全能夠實現戰報上所說的空中轟炸,因此也不用懼怕歐洲國家對於澳大拉西亞飛艇科技的探究。
當然,為了讓歐洲各大列強更加相信澳大拉西亞是採用了飛艇在空中轟炸才導致戰爭獲得巨大優勢的說法,接下來的戰爭中飛艇肯定是要動用的,並且還需要建立不小的優勢出來。
值得慶幸的是,因為飛艇在運輸方向的巨大作用,因此第二代飛艇誕生之後,就試著生產了幾艘。目前航空實驗室一共擁有五艘第二代飛艇,數量也正好滿足於下一次戰爭。
再加上飛艇的操控相比飛機來說更加簡單,因此航空實驗室也擁有足夠的飛艇駕駛員來出動。
第二更,求支援!兄弟們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