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難民有許多被安排在了奧克蘭半島的北部,這座半島上有著十多個小鎮,也能夠容納兩三萬難民。
一些被遷移到了紐西蘭北島南部的北帕默斯頓,皮克頓,夏哈特和惠靈頓等地區,這裡是目前紐西蘭最核心的區域,也是殖民地首府惠靈頓所在的地區。
這裡能夠容納至少八萬個難民,他們被分配到了各大城市,補充了紐西蘭北島城市的人口。
有將近十萬名難民願意留在自己的家園,雖然家園已經被摧毀。
這次重建工作最重要的就是重建奧克蘭地區。奧克蘭地區有著紐西蘭北島第二大的城市奧克蘭,南北還有著兩大城市塔卡普納和馬努考。
這片地區的居住人口就已經超過了二十萬,其中有超過一半以上的人群都成了難民。
西海岸南部的受災區域大多都是一些小城鎮,這些城鎮的人口數量大小不一,多的有五六千人的大城鎮,小的甚至只是不到一千人的小村鎮。
看到新聞報道前來參加救援工作的熱血紐西蘭人被分配到了這些城鎮當中,他們將負責這些城鎮的重建工作,具體就是幫助那些難民重新修建他們的房屋和家園。
而澳大利亞贈送的三萬土著以及紐西蘭駐軍的主要任務是重新修建奧克蘭地區,特別是奧克蘭城市。
奧克蘭是連線奧克蘭半島和紐西蘭北島主體部分的重要樞紐,和南部的惠靈頓南北輝映,是紐西蘭最璀璨的兩顆明珠。
奧克蘭受災對於紐西蘭來說是最不願意見到的情況,重建奧克蘭也是目前最急需的事情。
11月18日,阿瑟再次從澳大利亞調來了兩萬名土著和上萬名澳大利亞工人。
這些工人中大多是一些擁有建築行業知識的建築工人,他們將對重建紐西蘭的工作起到非常至關重要的作用。
同時,阿瑟在受災地區也採用了以工代賑的方式,鼓勵大量的輕傷和無傷難民投入到家園的重建工作中。
作為獎勵,他們將獲得更多的救濟物資和一小部分資金獎勵,這也將有限度的彌補他們的財產損失。
這樣的政策得到了許多紐西蘭難民的支援,他們也十分踴躍地加入了重建紐西蘭西海岸的工作。
僅僅是一週以後,紐西蘭西海岸就擁有超過五萬名土著和十五萬紐西蘭人,這也讓城市和村鎮的重建工作變得更加迅速。
阿瑟這段時間很忙碌,格蘭特也同樣如此。
作為紐西蘭聯盟黨的首領,格蘭特在阿瑟的示意下,迅速的投入了重建工作,為所有紐西蘭政黨和官員做了表率。
這也讓聯盟黨再次獲得了紐西蘭人的好感,畢竟能夠親手為紐西蘭重建工作做貢獻的,遠遠要比那些只會呆在辦公室的官老爺們好得多。
阿瑟在這段時間之內,親自到訪了紐西蘭所有受災城鎮,並且看望了在這些地區進行重建工作的紐西蘭人。
阿瑟收到了幾乎所有人的歡迎,甚至有不少比較狂熱的人在阿瑟到來之時,在瘋狂的高呼“萬歲!”
阿瑟表面對此沒有什麼反應,但實際上心裡已經十分滿意格蘭特的行動。
按照目前阿瑟在紐西蘭受認可的程度,再加上這一次紐西蘭受災,澳大利亞和大英帝國援助金額不同的契機,或許在紐西蘭真的能改變些什麼。
1903年11月26日,一則新聞的釋出徹底讓紐西蘭沸騰起來。
新聞的標題很簡單,就只有那麼幾個字,卻深深地紮在了所有紐西蘭人的心中。
大英帝國和澳大利亞,我們應該相信誰?
大英帝國和澳大利亞對於紐西蘭來說都有著特殊的關係,大英帝國是目前紐西蘭的宗主國,紐西蘭在名義上也屬於大英帝國。
而紐西蘭也曾經是澳大利亞的一部分,在幾十年前才成功的從紐西蘭分離出來。
三千字章節,求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