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艘效能比較不錯的勝利號戰列艦,才能夠勉強和西方列強的主力戰艦進行比較。
反觀島國用來阻攔太平洋艦隊阻力的兩艘戰列艦,全部都是近幾年購買自英國的先進軍艦。
這兩艘戰列艦的水平都能和勝利號戰列艦相提並論,甚至小幅度領先奧斯利比亞號戰列艦。
太平洋艦隊想要突破這兩艘戰列艦率領的十多艘巡洋艦的阻攔,恐怕得耗費一番功夫。
至少在經過一番辛苦的海戰之前,是不可能平白就擊退這隻艦隊的。
想到這,馬卡洛夫將軍一邊熟練地指揮手下襬好戰鬥姿勢,另一邊則在心裡暗中祈禱,希望威特赫夫特將軍能夠堅持的再久一點,最好能夠撐到太平洋艦隊的主力到達。
在旅順港口到朝鮮半島一線,爆發了兩場足以決定沙俄帝國和島國之間戰爭平衡的海戰。
這兩場海戰也有一定的相似之處,雙方的主力都遭遇了對方擁有一定實力的分艦隊,雙方的分艦隊都要面臨對面主力的圍攻。
不過,對於沙俄帝國來說也有一個好訊息。島國將幾乎所有的新型巡洋艦都派遣去阻攔太平洋艦隊的主力,這也導致威特赫夫特將軍所面臨的僅僅只是島國的四艘戰列艦和六艘巡洋艦。
這其中對於威特赫夫特將軍威脅最大的還是那四艘戰列艦,剩下的六艘巡洋艦都是一些小型的或者老舊的巡洋艦,對於戰列艦的威脅並不是那麼大。
另外,也正是因為馬卡洛夫將軍沒有收回海參崴的分艦隊,這也讓島國不得不額外派出一艘戰列艦和幾艘巡洋艦去拖著海參崴分艦隊,不給他們參與這場海戰的機會。
海戰發生的時間是在下午三點多,一直持續到了晚上六點多才結束。
關注這場海戰的並不止沙俄帝國的遠東總督和島國,還有派遣了觀戰團的德意志帝國,大英帝國,美國和法國。
雖然這場戰爭看起來僅僅只是沙俄帝國和島國之間關於遠東霸權的戰爭,實際上,它關聯的國家包括大英帝國,美國和德意志帝國。
大英帝國和美國都期望島國能夠打敗沙俄帝國,就算不能打敗,也要讓沙俄帝國元氣大傷。
這樣他們才能更好的插入遠東和亞洲局勢,來為各自的國家獲取更多的利益。
德意志帝國就是單純的想要拉攏沙俄帝國這個盟友,至少在歐洲方面,沙俄帝國對於其他列強國家來說還是有一定威脅性的,自然也是一個值得拉攏的盟友。
而面臨德意志帝國這個情敵的威脅,法國也無奈的不得不支援沙俄帝國,來讓自己的盟友收心。
4月13日晚上六點多,旅順港口外的炮火聲終於停歇,兩場海戰也終於各分勝負。
第二更,今天四千字請個假,明天六千字補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