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地位逐漸提升到同一水平,甚至德國的綜合實力已經超過了法國,成為了比較公認的第二列強。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德國也就越來越不滿老牌列強國家英國和法國對於世界範圍內殖民地的份額,新興的工業國家也需要天空下的土地,而不是蔚藍的天空。
之前普法戰爭導致法國向德國賠付了大量的賠款,並且踐踏了法國的尊嚴才成立了德意志帝國。
種種因素之下,法國和德國的矛盾已經越來越深,甚至已經變得不可調和。
但德意志帝國和沙俄帝國之間的矛盾就沒有那麼多,甚至德意志帝國和沙俄帝國以及奧匈帝國之間還有短暫的三皇同盟時期。
雖然這是一個為了短暫的利益而暫時妥協的鬆散同盟,同盟的性質就決定了有一天一定會解散。
但這也是德意志帝國和沙俄帝國之間一段良好的合作時期,能夠拉攏這個具有巨大戰爭潛力的國家,或者將其剔除在法國的盟友列表之中,是德國現在比較期待的事情。
威廉二世點了點頭,算是暫時認可了安德魯部長的觀點。
沙俄帝國必須在遠東地區展露出一定的頹勢,這樣才能體現出德意志帝國這個能夠支援沙俄帝國遠東政策的國家對沙俄帝國的重要性。
與此同時,沙俄帝國也不能在遠東地區喪失太多的優勢,一個將目光全部放在歐洲的沙俄帝國對於德意志帝國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情,因為至少在歐洲方面,沙俄帝國更願意和法國結盟,而不是和德意志。
這取決於很多方面的因素,雖然法國的資本沉迷於借貸所產生的高額收入,一定幅度上減少了法國的工業提升和科技發展。
但這也有一個優點,那就是能夠透過貸款的方式拉近和一些國家的距離,特別是像沙俄這樣經濟比較落後的國家。
經過法國對沙俄帝國進行大量的貸款之後,沙俄帝國的經濟充滿了法國的因素,這也讓兩個國家越來越靠近。
與此同時,和奧匈帝國以及義大利王國締結三國同盟條約的德意志帝國則和沙俄帝國越走越遠。
首先,現在德意志帝國的盟友奧匈帝國和沙俄帝國有著大量的衝突,兩個國家在邊界之間有著許多糾紛,關係也非常差。
正所謂朋友的敵人就是敵人,敵人的朋友也是敵人。德意志帝國也就這樣和沙俄帝國擦肩而過,走向了對立面。
威廉二世之所以對於澳大利亞所能夠提供的訊息如此感興趣,也正是懷揣著拉攏英國和沙俄帝國的希望。
英國一直奉行的是孤立政策和平衡政策,一般會幫助弱勢的一方,但也不會讓戰敗的一方太過弱小,以免讓弱者變強,成為新的威脅。
眼下歐洲的局勢比較明瞭,分成了兩個派系鮮明的軍事集團。無論是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和義大利王國所組成的同盟國集團,還是法蘭西共和國和沙俄帝國所組成的協約國集團都試圖拉攏大英帝國,畢竟這是目前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列強。
但大英帝國的態度一直都很模糊朦朧,在兩邊的勢力比較平衡的基礎上,大英帝國採取了觀望的態度,並且一直保持中立到了維多利亞女王的時代結束。
現在來到了愛德華七世國王的時代,因為愛德華七世和威廉二世的關係並不好的原因,這也讓大英帝國和德意志帝國的關係有些疏遠。
當然,也不能否認德意志帝國的崛起和海軍的發展是讓大英帝國和德意志帝國疏遠的因素之一。
德意志帝國的目標占據大量殖民地的老牌列強,除了法國之外不是還有大英帝國嗎?
雖然德國人對此並沒有明說,但大英帝國也確實是老牌列強,並且還擁有當今世介面積第一的殖民地。
“既然你們從澳大利亞遠道而來,想必應該是有一定的計劃和打算了吧?說說吧,阿瑟對於現在的德國局勢有什麼好的建議?”威廉二世笑著詢問道。
能夠讓澳大利亞派遣兩個部長級別的高官前來德國一趟,其目的絕對不只是告知威廉二世這條訊息這麼簡單。
澳大利亞的王室,也就是阿瑟在歐洲也擁有王室事務總管,如果只是單純的傳遞訊息的話,讓王室事務總管去傳遞就行,絕對沒有必要如此大動干戈。
二合一章節求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