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2月21日,在和德國軍事專家進行長達數天的討論之後,澳大利亞的擴軍行動正式開啟。
當然,這一輪的擴軍行動並不為任何的軍事行動做準備,只是單純的擴張澳大利亞的軍事力量,保證對於自己本土以及殖民地的掌控力度。
說起來也很無奈。之所以澳大利亞選擇擴軍,完全是因為那少的可憐的軍隊已經不能滿足駐防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殖民地的需要,近衛軍作為保護王室的重要軍隊,也不能駐紮到其他地方。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對於現有軍隊進行擴充是非常有必要的。
澳大利亞擁有將近400萬的人口,保守估計的情況下,將軍隊擴張到4到5萬人還是沒問題的。
當然,第一輪的擴張計劃也不會這麼瘋狂,阿瑟的目標是徵兵一萬五千人,完成改編現役軍隊的計劃。
根據國防部制定的改變計劃,那些訓練完成計程車兵將會被擴充為國防第一師的骨幹力量。
而國防第一師的編制大部分採用了德國師的編制,一個滿編師高達一萬六千人。
相比於德國略顯臃腫的編制,澳大利亞軍隊的編制將其進行了一定的改變,取消了旅級編制,改為三個步兵團加一個炮兵團以及一個騎兵營組成一個步兵師。
在武器配置的方面,阿瑟對於新的國防師寄予厚望,國防部也為此耗費了大量的資金。
重機槍方面,第一師擁有五個重機槍連,每個重機槍連配備六挺MA96馬克沁機槍,一共擁有三十挺重機槍。
在火炮方面,第一師擁有一個炮兵團加三個炮兵連,一共是四個炮兵營。
炮兵團裝備的火炮種類比較多,在理想的情況下,炮兵團的每個炮兵營都會裝備八門CA1機關炮加五門M1897自動火炮以及三門德國專家提供技術的105毫米榴彈炮。
而三個步兵團所屬的炮兵連則分別裝備四門CA1機關炮和兩門M1897自動火炮。
這樣一來,第一師的明面火力已經達到了和德國軍隊相當,甚至都略有超出。
特別是大量裝備半自動火炮之後,第一師的火炮數量和火力輸出絕對不弱於德國軍隊。
當然,這樣的第一師列裝花費也會非常巨大。就只是那30挺重機槍和數十門火炮花費就超過了三萬英鎊,再加上士兵和步槍的花費,組建這個步兵師至少需要五萬英鎊以上,並且每個月的訓練和維護武器裝備的費用就高達上萬英鎊。
這樣的軍隊編制完全是對標德國,哪怕放在將來的歐洲戰場,也是一支火力強大的軍隊。
更別提是放在大洋洲了。細數週邊的敵人,能夠勝過這支軍隊的可能就是人數了。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徵兵之後,理論上的澳大利亞軍隊數量就達到了兩萬五千人。
其中,近衛軍將會擴編到八千人,人數直接翻了一倍。這八千人將會組建一個混合的近衛師,包含一個步兵團和一個騎兵團以及一個炮兵團。
而留給第一師計程車兵數量就高達一萬七千人。之所以比計劃中的編制多出了一千人的原因,是因為這些多出來的人將會成為第二師的後備軍官,也是將來第二師徵兵時的教官。
一個完全由新兵組成的師和有老兵和新兵混合成的師所表現出來的戰鬥力絕對是不一樣的。
老兵對於部隊的戰鬥力有著明顯的提升,並且也可以作為將來擴編部隊的預備軍官人選。
為此,在國防部的商議之下,第一師的軍官們將會多一個副職,這些副職的人選就很有可能會在將來掉到第二師當正職的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