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來,土耳其的事件阿瑟也不是不知道。在歐洲各國海軍軍備競賽日漸強烈的前提之下,現在訂購軍艦難免會導致這種風險。
自己掌握建造軍艦的手段是最好的方法,哪怕為此付出一些代價,在阿瑟和外交社團的所有人看來,都是值得的。
確定好了想要尋求支援的方向,外交使團接下來的任務就比較輕鬆了,就是和英國政壇的人搞好關係,順便購買幾個小型報社,加急印刷報紙,提高阿瑟和澳大利亞人在英國人心中的好感度。
雖然這一任務看起來比較急迫,但實際上,完成起來卻是最容易的。
有著出身於英國王室的背景,再加上略微悲慘的境遇和維多利亞女王的遺囑,再加上維多利亞女王葬禮的熱度並未消散,阿瑟此時在英國的知名度並不低,甚至頗受愛戴。
在阿瑟和外交使團眾人的忙碌之下,愛德華七世的加冕典禮也很快到來。
1900年12月6日,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的加冕典禮正式開始。
和一週前維多利亞女王葬禮的悲傷氣氛不同,經過了一週的過度之後,倫敦的街道已經變得喜氣洋洋,曾經倫敦的白色也已經消失不見,彷彿曾經的事情沒有發生過一般。
為了表示對已故女王的尊重,愛德華七世的加冕典禮是經過精簡的,總時長也只有兩個小時左右。
這相比維多利亞女王的加冕典禮都要簡單許多,更何況英國現在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強國呢。
不過愛德華七世的這一舉動,倒是獲得了許多英國人的好感。
畢竟英國人的心中目前還有維多利亞女王,此時大半特辦加冕典禮倒不是一件好事。
負責主持加冕典禮的,正是英格蘭國教中資歷最深的主教是坎特伯雷大主教。
實際上,王室成員比較正式的婚禮,洗禮和葬禮,基本上都是由這位坎特伯雷大主教主持。
在主教缺席的情況下,才會有君主指定的另外一位主教主持,但這種情況比較少見。
加冕典禮的一切程式,全部都按照威斯敏斯特修道院,近千年來一份從未公開發表過的紅色行事手冊進行。
在完成了大儀式之後,由王室的音樂師奏響慶祝樂曲,隨後,愛德華七世乘坐鍍金馬車,在大多數英國人的歡呼聲中,取道白金漢宮。
道路兩旁的英國民眾雖然比上次葬禮少了許多,但總體上來說,也算得上是熙熙攘攘。
愛德華七世很是滿意的向著人群揮手致意,在一片片歡呼聲中朝向白金漢宮走去。
作為當今世界最強大的國家,英國國王的加冕典禮還是吸引了很多英國人前來圍觀的。
如果不是受不久前女王葬禮的影響的話,恐怕圍觀的人群還要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