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的城市因為當時只是殖民地的原因,因此並沒有進行太過良好的規劃。
雖然現在人口還不是很多,各方面的問題暴露的並不是很突出。
但隨著澳大利亞引進的移民越來越多,悉尼的人口也會逐漸增長,甚至將來會達到五十萬甚至百萬人口城市。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悉尼的城市規劃就顯得有些落後,許多問題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嚴峻。
現在帶著外交使團遊覽倫敦就是在尋求解決的機會,倫敦作為英國的首都和最發達的城市之一,人口早已經突破了兩百萬。
只論發達程度,倫敦絕對是世界上最璀璨的明珠之一,其城市建設或許有一些不足為人道之處,但總體上來說,還是值得參考和借鑑的。
只要避免類似於工業排放嚴重的問題,那麼倫敦的城市建設還是比較優秀的。
使團代表們大部分也都是見過世面的,因此他們除了欣賞倫敦的美景之外,也開始討論起倫敦的各項建設規劃是否能夠在悉尼執行,或者說,參考倫敦的城市建設,悉尼又能做哪些方面的改進。
和原本的歷史上不同,目前澳大利亞的首都是悉尼,而不是歷史上的墨爾本。
墨爾本是目前澳大利亞的第一大城市,而悉尼緊跟其後,排在第二。
之所以選擇第二大城市悉尼作為首都,是因為悉尼是新南威爾士州的首府,而墨爾本是維多利亞州的首府。
輪體積和影響力來看,新南威爾士州的影響力是要大於維多利亞州的,這也是為什麼阿瑟定都悉尼的原因。
但悉尼和墨爾本都有或多或少的缺點,兩者在設計上,都沒有考慮成為巨大城市的可能。以現在悉尼的城市設計來看,最多容納超過一百萬人口,再多就會對城市設計造成不小的困擾,從而引起混亂。
雖然百萬人口看起來很多,但現在的百萬人口城市對於各大列強和發達國家來說也已經很常見。
如果澳大利亞想要成為強國,那首都得上限就一定不能僅僅只維持在一百萬,至少也得是上百萬甚至數百萬的規模才行。
這也代表著,政府勢必要對澳大利亞的各大城市建設,尤其是首都悉尼的建設進行改進。
否則短時間內可能沒有影響,但等到大量的移民潮到來,澳大利亞和悉尼就會遭受到城市規劃不足的影響,混亂也會由此滋生。
除了參觀倫敦的景色之外,三個部長也被阿瑟賦予了任務,那就是打探英國內閣政府各官員的情況,並且儘可能和其中的一兩位官員搞好關係,應對接下來的援助會議。
畢竟英國對澳大利亞的援助可是由內閣會議決定的,那麼提前和這些英國內閣的官員們打好關係,也有利於澳大利亞在將來獲取更大的援助。
從澳大利亞和英國的關係,以及阿瑟的名聲和故去的維多利亞女王的威望,想必三個部長和英國的內閣官員們打好關係應該也不是很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