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10月30日,再經過了幾天的簡短準備,吩咐好了國內的事情之後,阿瑟就帶著包含外交部長安德魯,工業部長皮埃爾,國防部長肯特在內的一系列官員所組成的龐大外交訪問團,正式踏上前往歐洲的旅途。
這次的外交訪問團隊一共有兩個目的,一是跟隨阿瑟參加維多利亞女王的葬禮,二就是從英國和德國尋求支援和更多的科技。
德國方面自然不用多說,威廉二世還想著讓澳大利亞在戰爭時期騷擾法國的亞非兩洲殖民地,自然不會吝嗇此時的工業和科技支援。
而英國方面,雖然維多利亞女王已經逝去,但維多利亞女王所立的遺囑也伴隨著維多利亞女王的葬禮舉辦,會傳播到整個英國甚至整個世界。
在這種比較特殊的時刻,無論是愛德華王儲還是英國的官員,都不會揹著觸怒英國民眾的風險,來違背維多利亞女王所立的遺囑的。
因此,澳大利亞目前想從英國和德國獲取更大的支援,還是很容易的,此時簽訂一些移民和貿易條約也是理所應當。
30號緊鄰的31日,就是在西方比較著名的節日,萬聖節前夜。
不過阿瑟的軍艦上可沒有小孩,因此,本該用來歡快度過的萬聖節前夜,也被阿瑟臨時命令讓官員們加班,召開了相應的會議。
這次的外交訪問團隊極其正式,不僅出動了三位內閣部長,基本上每個部門都有官員加入,為的就是在各方面尋求英德兩國的支援。
之所以能在內閣各部門引起這麼大的轟動,是因為在維多利亞女王和阿瑟的雙重努力之下,大英帝國和德意志帝國對於澳大利亞的支援,基本上都是免費且無私的。
當然,這其中最大的貢獻就是維多利亞女王。
當下世界第一海軍強國和第一陸軍強國給予澳大利亞支援,那麼澳大利亞能成長為什麼樣子呢?
11月27日,歷時將近一個月之後,澳大利亞的艦隊終於停靠在了英國倫敦港口。
說是艦隊,其實就是原本幾個殖民地的海軍湊起來的幾艘軍艦。
因為各殖民地的直屬海軍規模並不大的原因,因此澳大利亞的海軍規模也並不龐大,只有幾艘輕型巡洋艦和護衛艦,以及一些岸防炮艇。
能登上臺面的也就只有這幾艘輕型巡洋艦和護衛艦,這也是這次澳大利亞訪問使團出動的最大規模艦隊了。
停靠在港口之後,比阿特麗斯公主就代表王室在港口迎接。
這段時間以來,歐洲各大國家甚至世界各大國家前往英國的軍艦數不勝數,為的就是弔唁以及參加維多利亞女王的葬禮。
因為是英國王室自己人的原因,阿瑟被安排在了白金漢宮的原本的房間。
其他的國家王室成員和高官基本沒有這個待遇,除了部分列強國家的王室成員之外,其他人也只能居住在倫敦的各大酒店,或者一些小型莊園。
阿瑟原來的房間位於白金漢宮的一處拐角,旁邊還臨近阿瑟公爵原來的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