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二世之所以這麼急切的原因,是因為在維多利亞女王臨終之前,曾特意囑咐大英帝國必須在十年內每年向澳大利亞提供至少500萬英鎊的支援,並且不得切斷移民來源。
這會讓本就是從英國脫身而出的澳大利亞更加靠近英國,並不符合威廉二世的利益。
為了拉攏阿瑟,威廉二世決定啟動德國向澳大利亞移民的計劃,只要澳大利亞的人口大半都是德國人,那麼澳大利亞的政策不就潛移默化的偏向德國了嗎?
阿瑟並不知道威廉二世內心的想法,但就算阿瑟知道了,也只會淺淺的一笑。
要想改變澳大利亞的人口結構,那麼至少德國要向澳大利亞移民至少400萬人口才行。
這麼龐大的數字別說十年了,恐怕德國像澳大利亞移民二十年都做不到。
而在這二十年的時間裡,澳大利亞又能向整個歐洲甚至全世界吸引數百萬甚至上千萬的移民,想要改變整個移民結構更不可能。
想要讓澳大利亞人大部分變成德國裔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澳大利亞短時間內只從德國引進移民。
但阿瑟也不傻,雖然德國人人口識字率比較高,普遍接受文化教育比較多。
但畢竟像澳大利亞這樣的移民國家,必須得保證主體民族的優勢和比例。
雖然阿瑟樂意接受其他國家的移民,但那得是在以英國裔為首的澳大利亞人人口比例保持在澳大利亞總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以上才行。
移民國家需要多元化,按話語權卻只需要一個。為了防止以後的移民誕生許多問題,因此只能提高主體民族的比例。
告別了威廉二世之後,阿瑟也乘坐軍艦像澳大利亞進發。
不過與來的時候不同的是,阿瑟的身邊少了愛德華王儲,卻整整多了兩千人的皇家近衛軍和上百人的隨從。
皇家近衛軍自然不用多說,是英國陸軍的精銳部隊,加上阿瑟原本擁有的,近衛軍的規模將達到四千人,阿瑟的地位也就更加的穩固。
維多利亞女王贈送給阿瑟這些隨從也不是沒有意圖的,阿瑟在澳大利亞畢竟是外來者,雖然非常順利地掌握了權力,並且獲得了大部分澳大利亞人的支援,但一些事情還是不得不防。
再加上阿瑟在英國的勢力也全部丟掉,阿瑟想要招收比較忠心的隨從的話,理論上來講還是很艱難的。
畢竟誰也不能保證那些剛招收的隨從的忠誠度,人心隔肚皮。
但維多利亞女王的這些隨從就不一樣,他們大多都是從小就服侍於英國王室的,極度忠誠於維多利亞女王。
維多利亞女王在將這些隨從贈送給阿瑟之後,他們所效忠的物件也就變成了阿瑟。
這些人可要比阿瑟在澳大利亞辛辛苦苦招募的隨從忠誠的多,並且他們在服侍人和作為下屬方面還更有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