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在天下群雄面前自盡;
身中劇毒;
中毒後僥倖不死,靠絕世奇功保住性命,還因禍得福,成為絕世高手;
後來成為武林中一個頂尖組織的大佬;
喜歡的女孩是一個少數民族王爺的女兒。
請問,這人是誰?
沒錯!
這個人就是——
遊坦之!
其實換了任何人去吃張無忌半生吃過的苦,受他半生受過的罪,換了任何人去經歷張無忌所經歷的一切,都一定不會活成張無忌這個樣子。
性格堅毅者,很大可能會活成林平之;性格懦弱者,一般都會活成遊坦之。
活成一個仁愛世人的大俠?
怎麼可能?
蘇乙也做不到。
若是換了蘇乙——不屠戮眾生,怎消我心中戾氣?
就算蘇乙沒有經歷那些苦難,甚至完全旁觀的立場,他也做不成大俠。
他和張無忌最大的區別在於,蘇乙做事重利弊,而張無忌做事只憑他心中的是非善惡觀,不考慮利益。
都說張無忌是聖母,濫好人,這一點不得不承認,畢竟這是個連父母之仇都不想報,選擇原諒仇人的“聖人”。
作為一名大俠,張無忌把“揚善”二字發揮到了極致,明教經文中那句“憐我世人,憂患實多”,其實就是張無忌內心最真實的寫照。
他真的是個純粹的善人,他認為每個人作惡都有該被原諒的理由,就像是他的義父謝遜一樣,都不能一殺了之。
因此他是個有缺陷的大俠,因為他只“揚善”,卻不“懲惡”。
但這就是張無忌,獨一無二的張無忌。
你可以鄙視他的懦弱,可以反對他的“仁愛”,甚至唾棄他的優柔和花心,但你絕不能忽視他人性中那些閃閃發亮的東西,也絕不能不承認他是一個“俠”。
而且張無忌也並非是道德完人,要知道他之所以今天站出來為明教出頭,起因其實是不想看到武當派的師叔們和外公殷天正自相殘殺。
只是事情一開始做,就“一不做二不休”了。
這也是蘇乙說他錯在不明大義的原因了。
他想幫助外公無可厚非,做人有遠近親疏之分是沒什麼錯的,但不能把幫外公,變成了幫明教,更不能為了幫明教,無視明教所做過的那些惡事。
你可以仁愛,但你不能要求全天下和你一樣仁愛,否則就是神經病,就是另一種作惡。
張無忌是個很聰明的人,他已經聽懂了蘇乙真正想要對他說的話,也明白自己所想所思有所欠缺。
只是他還是很迷茫。
他不知道,他該怎麼幫到外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