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上打成僵持的局面,臺下觀戰的觀眾們卻也不嫌枯燥,紛紛喊起“耿良辰”的名字,想要為蘇乙加油。
整個比鬥場地響徹“耿良辰”三個字,可見這個名字在津門的魔力。
“武行裡的人,若論名氣之大,威信之高,恐怕非此君莫屬了吧?”李書文忍不住感嘆道,“他這麼有本事,我們倒也不好把他看成是一個單純的後輩了。”
“津門腳行龍頭,手底下管著七八萬人,這樣的人能簡單了?”張紫珉道,“不過不管他是什麼身份,今天他走上擂臺,他就是一個天賦異稟的武學後進之輩。咱們是要把他和一般的後輩區分開來,但也沒必要把他抬得太高,這也是為他好。”
“館長此言老成持重,甚好。”
眾宗師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唯有馬良臉色陰鷙,死死盯著臺上的蘇乙,眼中似有怒火。
馬應塗知道此人心眼小,且心術不正,民國八年的時候,一手炮製了“泉城慘案”,連自己人都下狠手……
他不禁有些為蘇乙擔心,覺得被這種人盯上,只怕是禍非福。
另一邊,同樣也有人在盯著蘇乙。
這個人叫趙理君。
他的懷裡,揣著一把手槍。
他是來殺蘇乙的。
此人去年的時候,還是延安方面的人,後來叛變,投奔了復興社的特務科,參加了戴春風開辦的洪公祠特訓班,成為一名“特工行動專家”。
此人能力出眾,贏得了戴春風的賞識,他正躊躇滿志,打算一展身手,卻不料金陵一夜變故,他的後臺,他的夢想,盡數化為烏有。
復興社解散,三青團成立,按理說趙理君應該加入劉海清的三青團的,但鄭介民的死,卻讓趙理君走上了一條截然不同的路。
鄭介民的死,對於一些人來說不算什麼秘密,只不過劉海清壓下來了,才沒鬧出什麼亂子。
鄭家是個大家族,對蘇乙恨之入骨,只是時局叵測,他們也不敢明著對蘇乙出手,於是想到了買通殺手,實施暗殺的主意。
趙理君因和鄭介民的表弟有舊,因此就進入了鄭家的視線。鄭家承諾趙理君,只要他殺了蘇乙,不但會得到豐厚報酬,還會為他在金陵謀個一官半職。
趙理君自然沒有拒絕的理由。
而且殺耿良辰,對他來說也是一份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工作,他想要把這個工作,當成他的“成名作”。
按照原本軌跡,此人之後會被稱作奪命太歲,和已經死於蘇乙之手的陳恭澍,以及和蘇乙在北平有過一面之緣的王天木,還有沈醉此三人,並稱為軍統四大殺手。
趙理君潛入津門已經有三四天了,他一直都在暗中尋找機會刺殺蘇乙,只是蘇乙一直足不出戶,而耿公館戒備森嚴,所以趙理君不敢貿然行動。
近日來,趙理君花大價錢買通了蘇乙麾下手槍隊的一個隊員,引為內應,沒想到剛開始,這個內應就立功了。
趙理君派去監視耿公館的人一直沒發現蘇乙出門,所以蘇乙來這裡打擂的訊息,趙理君事先根本不知。
是他的內應到了這裡後,想辦法通知了趙理君,趙理君這才急忙趕過來。
他來的時候,蘇乙剛打完第八場,那一刻蘇乙站在高高的擂臺之上,十分醒目,趙理君感覺自己舉槍就能殺了他。
但最終他沒這麼做,因為他必須得先給自己找一條退路。他可沒有捨身取義的覺悟。
於是拖來拖去,就拖到了第九場比鬥也開始了。
這時趙理君差不多規劃好了刺殺計劃和撤退方案,就打算出手,只是臺上人影翻飛,你來我往,很難鎖定蘇乙的身影。
趙理君很清楚,殺耿良辰這種人,一擊不中,就很難有第二次開槍的機會。
所以他很謹慎,不敢貿然開第一槍。
他很有耐心,他相信自己一定能等到機會。
他現在站的角度很好,只要耿良辰停下來,他可以舉槍就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