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大人!”
在李凌下車走進三司衙門大門後,沿路不斷有下屬官吏向他問安,他也是笑著與他們一一頷首打著招呼,然後眾人又開始忙活起自己手頭上的差事來。
三司衙門正式立衙也有一年半以上了,無論人手還是程式規矩都已安排妥當,像最近一段需要處理秋稅事宜時,衙門內自上而下都是忙得不可開交,但又井井有條,這都是李凌這個主官三司使的功勞了。
此時看著大家的忙碌,李凌也頗感滿意,臉上掛著淡淡的微笑,直入自己所在公廳,這才看向已迅速過來的項大幸笑道:“怎麼樣,今日又有哪些地方把錢糧送來京城了?”
三司衙門設立之初,李凌就把自己熟悉的那些戶部和轉運司的下屬同僚給調了一批到跟前聽用,陸佑、項大幸他們自然不可能被他忽略掉。而本著人往高處走的精神,這些人自然也樂意跟隨李凌進駐新衙門,畢竟這三司衙門可比戶部和轉運司這兩大財政衙門還高了一截,無論地位權力都非原來那邊能比的。
至於戶部和轉運司那兒的主官們,對此安排縱然心中不願——這些被李凌選走的可都是本衙門裡才幹出眾之輩,放走他們便是一大損失——也只能接受,誰讓三司衙門還在他們之上,對兩大衙門還有著管轄之權呢?
而在經過這一年多的配合共事後,這些下屬也早和李凌磨合無間,任何差事只消一句話,他們都能把事情辦得妥妥帖帖的,倒是讓他也輕鬆了不少。此時聽到李凌詢問,項大幸忙回話道:“今日一早,江南和蜀中兩地也有人來打了招呼,他們的錢糧已然入庫,大人可需要去檢視一番嗎?”
“哦?江南的稅款倒是來得頗快嘛。”李凌滿意地點點頭,本來他想著那邊的錢糧得拖到下月才能到,現在看來倒是小瞧他們了。不過再轉念一想,也就是明白了,應該是和朝廷最近極力推行的新官法有關,畢竟這針對官吏的新法可不光只在意官員們的清廉作風,更在辦事能力,而稅收什麼的堪稱執政能力的重中之重了,他們自然要盡力辦好了。
“他們送過來的賬目都看過了嗎?可有什麼疏漏?”李凌又隨口問道。
“下官讓幾人分看過,沒有什麼問題,無論是糧食還是銀錢,都與之前戶部定下的沒有出入,也與往年持平。”
“唔,那就去倉庫那邊看看,要是沒問題,就可直接運往國庫了。”李凌又滿意點頭,喝了口水後便即起身往外走。
為了辦差方便,及時查明上繳的錢糧是否如數,三司衙門也設立了一個臨時的大庫房,用來暫時存放錢糧,等清點檢查完畢後,才會將之送往國庫所在的庫房中囤積起來。這比以往戶部專管這方面職責時又多了一道程式,也就更多了一份保障。
項大幸答應一聲,也就陪著李凌去了座落在衙門旁邊的那座巨大的庫房。這邊庫房的防禦要比三司衙門還要周密,足有好幾百持矛提弓的禁軍將士值守,而且非得有本衙門的手令或是腰牌者才能進到第一道大門處,不然就會被就地拿下,甚至格殺當場。
所以哪怕現在來的是李凌這個所有人都認得的本衙主官,那為首的軍官還是嚴格執行要求,先讓他們拿出腰牌來查驗無誤後才被放行。如此認牌不認人,正是三司衙門辦事認真的一大體現,也是李凌一早就定下的規矩。
與他們同行的還有十多名本衙書吏,作為主官的李凌,以及早升作四品大員的項大幸現在自不可能真自己動手去翻查糧食銀錢了,也就在旁邊作個監督而已,真正辦事的,還是得靠這些下屬書吏。
在穿過三道依舊防禦嚴密的門戶後,他們才終於來到了一處布有數個闊大庫房的巨大院子中。自有在此看守的官員上前見禮,得知李凌他們的來意後,又將他們引到了左手邊的幾處庫房:“大人,這兒幾座庫房便是收的蜀中與江南的糧食場所,那邊則是放的銀錢。”
“唔。”李凌點點頭,“錢糧都清點過了嗎?”
“清點了一遍,看著應該無誤。”
“走,去隨便看看。”李凌也不客氣,當即來到一座庫房前,自有人為他開門,露出裡邊堆積如山的糧食包來。李凌的目光在這些糧袋上來回掃視了一圈,這才指著其中一袋:“那邊放的是什麼?”
“回大人,是麥粒。”
“取出來看看。”
這些都是尋常收糧後抽查的常規套路了,自然有下屬應命而上,拿出一個頭上帶尖的竹筒,唰一下直插入袋面半截,再往下一動,有人取過盆子一接,金燦燦的麥粒就流入盆中,看著成色,顯然是新收的糧食了。
在接過盆子看了幾眼後,李凌點頭,又指著另一邊角落裡中間位置的糧食袋子,又說了剛才一樣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