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涇沒有揭穿這些人粗略的冒功行為,而是帶著標誌性的禮儀笑容,向盟主耶律哈兒坎表示了祝賀。
耶律哈兒坎心裡五味雜陳,知道人家宋朝來的將軍是看破不說破,給他們留足了面子。
但老頭又覺得,這種虛假的臉面,帶給他的只能是恥辱,對於這次盟軍的大勝,他沒有半分驕傲可言。
老頭只得再一次稱讚遼宋一家親的外交辭令,不再提戰功之事。
那些傳信的人裡邊還真是有傻子,盟主和副盟主不提此事,意思就是告訴他們這件事以後再議,或者說當著人家宋人的面前,立即論功行賞實在是不合時宜。
可他們就是不懂,見二人扭頭談笑著回廳堂,還追在後邊問怎麼個論功行賞法。
耶律哈兒坎憋著怒氣扭頭瞪了他們一眼,這才讓他們安靜下來。
他也是六十多快七十的人了,其實對於顏面這種事,他已經看得比較淡了,畢竟顏面跟實實在在的利益比起來,還算不得什麼。
可是在宋人面前,耶律哈兒坎卻不能不在乎。
說到底他內心裡還是有些瞧不上宋人的,遼宋兄弟相待這樣的話,在他這種高貴的契丹人嘴裡,也就是說說而已。
騙的了宋人就騙,騙不了,他也無所謂,他現在在乎的也並不是他們的契丹皇帝耶律跋窩臺。
因為這個皇帝實際上本也沒有得到所有契丹人的認可,很多像他這樣的契丹貴族,也只是懾於耶律跋窩臺的實力,只能表示表面上的忠誠罷了。
他最在乎的,最根本的還是他自己家族的利益,他老了,他也知道他沒有幾年可活了。
原本這次女真人南下遼東,他們家族受到的損害不大,所以他一開始就沒打算去摻和。
大不了等到大水退去,耶律跋窩臺那邊自然會派人來遼東趕走女真人,哪怕這段日子遼東受到的損害會更大,他也只是多損失一點而已。
但宋軍來了,打著援助的旗號來了,出身於曷蘇館部的艾斯古又突然要冒頭,這才讓他覺得他應該站出來。
涉及到遼東未來的勢力劃分,他絕不會放棄自己的利益,讓宋人,或者讓曷蘇館人佔了先。
自從女真人突然侵襲遼東一來,老頭就忽然間明白一件事,契丹人在北方的統治,似乎沒有以前那麼強盛了。
特別是在遼東,本身契丹人的數量就不算是主流,加上渤海人、奚人以及曷蘇館人的不斷壯大,契丹人的統治已經漸漸式微了。
作為一名契丹貴族,他就算有心無力,也不見得就願意看著自己的利益一點點被別的部族侵蝕掉。
所以當艾斯古來請他的時候,他站了出來,不為別人,只為了他的子子孫孫,將來百年裡還能是遼東最有勢力的人。
徐涇很識趣,耶律哈兒坎想了什麼,就算他不能完全猜到,卻也能猜個差不離。
他在來遠城待著,似乎不符合別人的利益,於是他提出來他要帶兵北上。
一開始耶律哈兒坎嚇了一跳,突然覺得宋軍這趟來,一開始就目的不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