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句話,陳青舒了一口氣,自從陳青看完這作品之後,就站在了姜俊的立場上,很希望這部作品能發表出來。
“他筆名是什麼?”
“筆名,額……”陳青看這手稿上也沒寫筆名,父親又沒交代,就答道:“他叫姜俊。生薑的姜,英俊的俊。”想到這裡,覺得好笑,一根生薑還很英俊。
“本名發表?”孫主編說道:“得有個筆名吧。”
在那個年代,打個電話可不便宜。陳青要是打電話去問父親他的筆名,也未免太奢侈了些,而且也不一定能問的到。
“本名不可以嗎?”
“嗯,這也可以,很多作家現在都是這樣。包括《西京雜誌》發表東西的大作家。”
孫主編看了看排版,說道:“那就這樣,告訴他,我們《藍田雜誌》是每週一刊,每刊會刊載他的作品1.5萬字,每月大約6萬。這樣的話,三個多月會用完這些稿子。讓他三個月內再寫出後續文字,一定不要落下進度。”
陳青好奇地問道:“那這部作品的千字價格是多少呢?”陳青也經常在這裡發詩,她的詩一篇是千字五元。
孫主編思慮了片刻,說道:“雖然是新作家,但稿子確實好,千字1元吧。”
陳青一開始聽到1元,心裡還有些得意,看來這小子的作品究竟還是沒有本姑娘的價高啊。
可片刻之後她忽然意識到,自己寫的是詩,千字5元,有時候自己都寫不到200字,拿不到1元。
而他寫的是小說,這裡都已經有20萬字了,相當於這些稿子,就值200元!
看來還是人家賺錢狠啊!
陳青想到稿費的事,又說道:“對了,主編。那作者希望能預支一些稿費。”
“預支稿費?”
“是啊,他家境比較貧寒,等著錢用。”
孫主編還在躊躇,陳青上去搖著她的胳膊,說道:“孫阿姨,就當你做件好事,幫幫人家嘛。”
孫主編點了點她的額頭,說道:“你這個小機靈鬼。好,我就預支兩百塊錢,把這些稿子的錢一次性付清。這也不能說是幫他,是衝著他稿子的質量。”
陳青在雜誌社拿到了兩張嶄新的100元錢。那是九十年代啊,陳青家境雖說尚可,但她還在上學,哪見過這麼多錢啊。
不過雖然錢多,她也還是老老實實放在了皮包裡,絕不亂動。
倒是看著孫主編給的一個紙條,她有些猶豫了。
那個紙條上是藍田雜誌社的地址,孫主編說有了這個地址,姜俊以後就可以把稿子寄過去了,不用陳青幫忙跑腿。
她猶豫是在於,她其實覺得這個幫著跑腿的工作挺有意思的,也想和姜俊多聊聊,所以在猶豫中,先把地址捻成了球,扔到了皮包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