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意思是從他們手中搞技術,我們直接上馬155毫米口徑?”鄭宇成知道謝凱這小子經常是打別人技術的主意,以為他又是這樣的想法,臉上變得歡喜起來,“沒問題,要啥技術,我都去弄回來。”
“弄回來幹啥?人家都搞了幾年了,我們再去插手,算是怎麼回事兒?”汪貴林不樂意了,“咱們積攢點家底也不容易。”
“我說你們兩人也挺無聊的,人家小謝都沒說又爭起來了。先聽聽嘛!”白彥軍有些受不了。
早知道就找個藉口不來看熱鬧了。
搞這東西,有啥意思?
爭得臉紅脖子粗的兩人向著謝凱看去。
謝凱提這個,不是沒有目的的。
“既然北方兵器工業在搞155毫米口徑的炮,我們幹嘛去跟他們搞同樣的專案?”謝凱說道。
鄭宇成急了,“什麼口徑的炮,現在都有人搞呢!”
他就擔心謝凱不支援自己,謝凱的話,可是很關鍵。
白彥軍跟齊遠志兩人對這東西不感興趣,一個想搞天上的,一個想搞海上的。
“122毫米榴彈炮,五十年代國內就有技術了,這些年一直髮展,技術更穩定。”謝凱慢條斯理地說道。
“我們得考慮客戶彈藥配套的問題!”鄭宇成強調著。
謝凱見他如此好心地為客戶考慮,臉上浮現出了無奈的笑容,老傢伙想要搞大口徑,這種話都能從他嘴裡說出來,實屬不易了。
“彈藥問題,客戶自己會考慮。我們國內儲備的炮彈很多,完全可以廉價賣給他們……”汪貴林不樂意了,“國內庫存,多少年才能用完?那可都是錢啊!”
之前國際局勢緊張,國內的軍工系統一直都在緊張忙碌地生產。
子彈,炮彈這些東西,國內庫存不知道多少年才能用完。
謝凱也清楚這一點,他倒沒想過這樣的問題。
“消化我們國內一部分庫存,也是好事情。再說了,說什麼後勤問題,我們潛在客戶都是蘇聯制式裝備跟北約制式裝備都在搞,他們現在不會考慮這樣的問題。真有這方面的考慮,我們再搞就是了。”謝凱說道。“現在就上155,一方面我們的技術儲備不足,難度太大;另外一方面就是我們這專案弄完,以後搞啥?”
聽到說後面還有專案,鄭宇成也不再強調得搞大口徑。
“這次算是積累經驗,122毫米搞出來,效果好,再搞更大口徑的,如此一來也容易,更能獲得客戶的訂單。”謝凱進一步說道。
122毫米口徑自行榴彈炮,確實不屬於西方制式火炮。
不過這就不能表示沒有任何的市場。
很多小國家,根本就裝備不起155毫米口徑的重型火炮。
122毫米口徑火炮,就已經屬於戰略級了。
賣了炮,再賣彈藥,彈藥這東西是消耗品,完全就是一個長期的買賣。
不能讓前面那些年代國內製造的炮彈放在那裡生鏽不是?
或者學著朝鮮,炮彈多的沒地方使用,直接用炮彈來處決犯人?這樣的事情,在國內根本就不可能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