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是以殲10的眾多技術為基礎的。
“海軍航空部隊不是在裝備殲16嗎?那種戰鬥機,載彈量跟航程,都比超7要突出很多。”副總李向紅不由詫異。
有了更好的選擇,這時候海軍準備列裝超7?
開玩笑呢。
“確實,如果只說載彈量跟航程,超7沒法跟殲16比。不過,你們不要忘記,超7是世界上第一款做出龍抬頭機動動作的戰機,氣動外形設計,已經得到國際市場認可。而這種機動性,是蘇30沒法比的。”
鄭銘倒也不生氣。
蘇30本來就是改進蘇27而來。
原本蘇聯的技術基礎,因為電子技術落後,蘇30上面的電子系統依然超重過多,這就導致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蘇27電子系統超重的問題,進一步也就導致軟骨病無法得到徹底有效的解決。
蘇30並沒有技術被引入。
靠著謝凱當初從烏克蘭搞回來的一架原型機,在蘇27的基礎上,開始仿製,所以,殲16到現在,比起蘇30,除了航電系統外,其他效能,卻低於蘇30。
誰都知道,仿製的產品,要達到原來產品的質量,需要有超過原本生產產品的工藝跟技術。在材料、加工工藝、裝配等,中國還是沒法跟蘇聯比的。
唯獨比他們強的,也就只有電子技術了。
在這種情況下,就有不少地方因為基礎而做出妥協。
鄭銘的解釋,完全說得過去。
他總不能對這些搞研發的說,你們單位沒錢,專案快要進行不下去,咱們買點戰機,讓你們可以不用破產……
“謝顧問,這是真的?咱們的超7可以提供給國內部隊使用嗎?”崔元甲在一邊眼巴巴地看著謝凱。
其他人同樣看著謝凱。
謝凱是一直反對超7賣給國內部隊使用的罪魁禍首。
點了點頭,謝凱出聲解釋:“以前超7技術效能還不強,戰鬥力也比較低,價效比相對來說不高……”
“這下好了,咱們開發先進裝備,本來就是為了國防。咱們的部隊終於可以用得上了!”霍海源一臉興奮。
任何一名國防科技工作者,誰不願意他們開發的產品能用於國防?
“給我介紹一下目前超7能達到的具體效能吧。”鄭銘看了謝凱好幾眼,暗自嘆了口氣,隨後才對超7專案的一行人開口。
謝凱倒沒有去聽這些,也沒解釋。
而是默默地走向了不遠處一架超7乙的模型。
“你在擔心什麼?既然不願意管,那就不管了,要不就把所有的都控制起來。”莫齊跟在謝凱身後,以為他在擔心基地內部的矛盾影響基地未來。
謝凱嘆了口氣,“這個可能會取代殲轟7。”
“怎麼會!”莫齊一臉不可思議,隨後變得高興:“這不應該高興嗎?那邊發動機問題一直都沒有得到解決,質量跟效能也比咱們的超7差了很多……”
對於莫齊來說,超7跟殲轟7屬於競爭對手。
按照部隊發展遠期規劃,所有裝備都按照謝凱當初提出的高低搭配,超7不管在空軍還是海軍,應該都是屬於數量都比較大的低配版本。
海軍未來將會以殲16作為頂級戰力,配備大量超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