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跟空軍,那是輔助部隊。
大規模的裝甲叢集對決,那才是力量的展示。
司徒雷也緊張地看著謝凱。
謝凱可是一手推動了藍軍的出現,指導了藍軍的發展建設。
一旦謝凱同意,那他就需要去說服更多的高階指揮官。
“現在並不適合建設這麼都藍軍部隊。第一,經費問題,藍軍無論是裝備還是平時的訓練,成本都遠遠高於其他部隊;第二,藍軍的指揮模式、各兵種的定位,都跟普通部隊不同,甚至有可能會造成作戰指揮系統的混亂……”
謝凱嚴肅地警告大佬們。
現在根本不適合建設太多的這種部隊。
國內的軍事改革一支都在推進,可藍軍的這種模式,就連美軍,都才剛摸到門檻。
而國內,這也是那支部隊太讓所有人關注了,謝凱甚至在滿廣志的藍軍的基礎上增加了更多的兵種。
比如,遠端戰術支援的導彈部隊、遠端火箭炮部隊、轟炸機部隊等……
這些部隊的出現,讓藍軍作戰能力更強,同時,對指揮系統跟指揮官的要求也更高。
“為什麼?”
司徒雷幾人完全沒想到,謝凱居然是第一個反對者。
按照他們的理解,謝凱應該是最支援全面擴大藍軍建設的人。
如果一支軍區建設一個藍軍旅,全國將會有8個這種戰鬥力超強的旅。
當然,僅僅是建設,都需要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時間。
“目前,我們國內的部隊,連基本的摩托化都沒有完成,剛剛開始機械化的改進……”
謝凱的話,很無奈。
司徒雷等人頓時也沉沒了下來。
事實就是如此。
國內一直因為太窮,部隊規模又大,連最基本的摩托化都沒有完成。
在改革開放之後,國家重心又往經濟建設上偏移,所有的一切都必須為經濟建設讓路。那個在南海邊上畫了個圈,開始改革開放的老爺子,早在81年到84年間,就精簡掉了解放軍200萬的員額,讓解放軍從原本610萬左右的規模縮減到400萬。
即使這樣,依然覺得太多,再一次展開百萬大裁軍,全國軍隊規模再次從400萬減少到300萬。
現在全國軍隊的規模,就只有三百萬。
相對全國的人口,這三百萬佔的比例不大。
如果要把這三百萬人武裝到牙齒,全國都會破產的。
“合成化,將會是下一步的方向麼?”司徒雷有些鬧心。
估摸著,在他的任上,是看不到部隊大規模完成這樣的建設了。
“不,部隊合成化,是在完成資訊化、資料化之後的發展方向。一直部隊,高度合成,以營為基本作戰單位,這就對指揮系統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同時,裝備也需要完成資料化跟資訊化,這對裝備甚至整個通訊指揮系統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戰指揮中心需要處理更多的資料……”
謝凱在這時候,也沒有絲毫藏私。
部隊的發展方向,讓軍方高層早點了解,也就少裝備一些效能不足的裝備。
反正現在都沒有可能裝備太多的先進裝備。
要等,索性就的等下去,避免裝備太多效能不太高的裝備,等到後面經濟發展起來,國家開始往國防建設上增加投入的時候,大量還算新,卻遠遠落後的裝備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