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軍,無論是因為404本來開發生產數量眾多的先進裝備,還是其他先進裝備生產單位跟404有著合作,這就使得謝凱這個藍軍後勤技術負責人兼發展顧問能干涉這些裝備的歸屬。
已經進行小批次生產的殲10、殲16,生產出來用於作戰實驗的,都是優先裝備了藍軍部隊。
唯一隻有殲11這種蘇27的國產空優戰機,藍軍那是一架都沒有裝備。
藍軍是以進攻而存在的部隊,無論是超7乙,還是殲16,或則殲10,不僅擁有強悍的制空能力,同樣也有強悍的對地攻擊能力。
唯獨缺的,其實也就是擁有靈活能力的空中偵察機。
衛星偵察,需要考慮重返週期,也就是衛星繞地球一圈再次返回偵查區域的時間問題,目前尚未完成全球覆蓋的衛星網路,而同步軌道衛星,因為國內光學技術跟衛星通道問題,依然無法解決不間斷盯著國內區域的技術問題。
無人機這幾年屬於404重點開發的技術領域,成果也是非常輝煌的。但是無人機有一個很大的問題,續航能力一直無法得到有效的解決,同時,404開發的無人機偵察機,速度慢,沒有任何自衛能力,僅僅只能用於距離不是太遠的偵查等。
藍軍的偵查體系,需要能彌補衛星跟無人機缺陷的戰術偵察機。
至於戰略偵察機,當年在海上打撈的ep3電子偵察機相關技術,全部都被消化掉,缺失的部分技術,也都被各單位合力開發出替代的技術系統,同時,增加一些國內自己需要的功能。
效能,在某些方面來說,幾乎超過了ep3。
而殲偵8,則是彌補藍軍偵查系統最後的一個缺口。
當年在藍軍一個旅挑了紅軍三個精銳師之後,沈霍伊的人擔心部隊會因為建設等方向對他們開發的裝備提出各種新的意見,直接來了404基地,找謝凱瞭解藍軍的需求,直接以藍軍需求為導向,開發新一代的技術裝備。
殲偵8就是這樣而來的。
同樣,殲8因為體型遠比殲7大上不少,改造的可能也就增加了不少。
為了提升殲8的效能,在謝凱的建議下,沈霍伊同樣做出了大量的修改,因為技術基礎問題,尚未達到殲8iiie的水平,但是也遠比7年前正在試飛的殲8iii要先進不少。
“謝顧問,你看我們的殲8iii改提供給藍軍空軍部隊試用如何?”楊鳳田在車間門口,逮住了一個機會,直接問謝凱,“經過這幾年的改進,試飛工作也做了不少,整個沈飛在這專案的投入不少……”
他的意思很明顯。
希望藍軍裝備幾架殲8iiig戰機。
這是殲8的最新改造型號。
無論是空軍還是海軍,現在的要求遠比原來高,並不是之前那種因為沒得選擇,勉強能用的裝備都裝備上。
所有的部隊,各種裝備使用需求,基本上都是以藍軍的試驗為基礎。
“楊總,您知道的,藍軍原本承擔我們裝備作戰試驗,並且反饋各種問題給研究團隊進行修改,而在定型之前,這些裝備,都是由研發單位自己承擔成本……”謝凱一臉平靜。
在這時候,無論是司徒雷,還是龍耀華等人,都不吭聲。
因為藍軍的存在,部隊裝備採購現在有了一個非常大的變化——先試用,然後再根據試用情況決定是否採購以及採購的數量,或則再次提出改進意見,等研發單位改進後,部隊再重新採購。
謝凱,雖然沒有太大的實權,就因為藍軍裝備都會根據他的建議來,這變相也影響到整個國家軍事科技發展跟部隊發展方向。
沈霍伊的戰機,藍軍不試用,即使海軍航空兵試用,能產生的效果,都不會太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