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404跟沈飛的關係都比較僵硬,如果雙方真的處處針鋒相對,這事情就麻煩了。
大家日子都不好過,部隊訂單每年又少。
僅僅一次演習,空軍就對原本寄予厚望的蘇27戰機改變了態度,雖然很細微,可所有人都能感受到。
制空能力,需要有。
空軍經費不夠,同時需要戰機擁有更多功能,不僅能爭奪制空權,同樣也需要擁有更多能力,這樣才能符合經費不多時代下過日子的習慣。
高價效比,一直都是軍方的追求。
“這可能會讓整個專案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顧誦芬沒想到,對方居然下了這麼大的決心。
想法是美好的。
可現實的基礎,卻是非常骨感的。
對方膨脹得太厲害了。
目前國內連三代機都還沒有搞定,技術經驗都沒有積累足夠,居然想要研究更先進的一代戰機。
搞技術研發,不只是有決心就可以的。
“我知道,大家都很謹慎。同樣,我們也不是因為這幾年獲得了一點小成功,就開始膨脹了。外人看來,國內確實基礎薄弱,在之前,我們同樣是這樣認為的。可隨著瞭解國內的所有情況,這種認知就被顛覆了,雖然總體實力依然差,但是在頂級領域,我們並不差太多,缺的是有效的整合。”嶽林嘆了口氣。
與其說404的發展成果,不如說是對國內相關領域的整合。
很多單位,研究的一些技術,因為沒有充足的經費,加上國內需求不迫切,所以都在緩慢研究,而沒有變成產品。
“超7,雖然是由原來殲9的技術為基礎,設計中,卻融合了不少米格1.44的設計,當然,迫於國內基礎的現實,超7上面使用的技術,做出了很多妥協。”謝凱知道不解釋清楚,很難拿到他們想要的東西。
沈飛是國內戰鬥機設計製造領域中底蘊最深厚的單位。
蘇27是404幫著引進的,消化吸收各種技術,國產化,卻是由沈飛在承擔。
當初如果真的有能力,鄭宇成跟汪貴林等人,根本就不可能拱手相讓。
404需要所有的關於蘇27的第一手資料跟各種引數,研究資料。
如果直接提出來,以沈飛那邊一直防著404的狀態,根本就不可能獲得。
同時,要以f14跟蘇27甚至蘇30的技術為基礎,開發跟原本世界有些不同的殲20,需要做的工作實在是太多了。
“超7專案不是在論證十號工程?”顧誦芬倒是不知道太多超7的內情。
十號工程,是國內最重要的工程。
重要程度,甚至比蘇27國產化還要重要。
按照空軍未來發展的戰略規劃,加上空軍經費的問題,在未來,空軍作戰主力部隊,將會是高低搭配。
雙發重型戰機跟單發輕型戰機搭配使用。
只有這樣才能有限降低經費壓力,並且達到非常強的戰鬥力。
蘇27原本在蘇聯的設計沒有問題,可後來因為電子技術問題,雷達超重一直得不到解決,導致最後設計不得不向工業基礎妥協。
這樣的戰機,先天不足。
要解決蘇27的軟骨病,需要先行消化蘇27的相關技術。
雖然都是蘇聯技術,可蘇霍伊跟米高揚的技術有著很多的不同,沒有經驗跟基礎的沈飛,掌握起來,自然沒有那麼快。
如果是米格系列的,速度將會快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