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不管我事情的樣子。
他理解這些人的想法。
不代表他必須支援他們的想法。
該說的,他都說了。
目前在軍事科研領域中再加大投入,會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運15跟預警機,進度都受到了影響。空軍那邊一直都希望加快進度……”白彥軍負責的空軍裝備方向。
直接用例項來告訴謝凱目前的問題。
被削減預算,已經讓專案進度受到了影響。
“白叔,你覺得不削減預算,即使按照進度來,空軍能全額給付研發成本跟生產成本嗎?或者咱們換個說法,空軍需要多少架,生產多少架能收回技術研發投資?後續還要不要繼續提升效能?”謝凱一臉平靜地問白彥軍。
白彥軍為之語塞。
空軍哪裡裝備得起幾架?
最多也就裝備一架,用於作戰試驗跟培訓技術操作人員。
在空軍主力作戰裝備依然還是殲7、殲8,甚至這兩款戰機數量都不多的情況下,蘇27的引進有消耗了大量經費,哪裡支撐得起更高的投入?
齊志遠看著謝凱,倒是明白了謝凱的想法。
這跟謝凱建議海軍裝備研究沒有必要著急,慢慢研究應該是一樣的。
“既然空軍支撐不起,那麼,我們支撐得起嗎?軍事裝備的收入將會越來越少。我們總不能把利潤來源的民品研究放下,優先軍事裝備開發!開發出來,缺錢的部隊也用不起,就如同當初我們的359坦克,如果不是巴基斯坦的5000萬美元經費,我們即使有能力把國內最頂級的坦克技術整合起來,有資金麼?靠著部隊每年不到40輛的訂單?”
白彥軍沒法反駁。
事實就是如此。
他們只追求效能先進,至於是否有大量的訂單,不在他們考慮的範疇內。
搞技術的人,就是這樣。
“空軍短期內,經費會大幅度增加嗎?”謝凱問白彥軍。
後者搖頭。
不被削減,就已經非常不錯了。
財政部巴不得把所有軍費都削減了。
“所以,既然空軍給不起這個價格,那麼,慢慢研究技術有什麼問題?知道為什麼老鄭跟老汪兩人都不插手這事兒麼?很多專案還是他們張羅的。就因為他們知道,繼續按照這樣搞,把經費大量砸到軍品研究中,民品在市場上失去競爭力,最終資金鍊會斷裂!”
謝凱已經決定,這是最後一次解釋這事兒。
國家這麼大,這麼多能人,都依然要優先發展經濟呢。
“那現在……”白彥軍還是有些不放心,“後面會不會繼續削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