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
因為這東西,投資是長期的,技術發展方向也是完全不同的。
一旦出現了偏差,最終數千億甚至更多的資金打了水漂不說,技術差距也會被拉大。
謝凱只是普通的穿越者,他從未來帶回來的資訊,也不是全面的。
蘇聯就因為劍走偏鋒,最終讓一個龐大的帝國轟然倒塌。
可蘇聯的道路,真的是錯的麼?
既然如此,那國內在改造瓦良格號的時候,為什麼還是要留著防空系統?甚至直接把052C的有源相控陣雷達移植上去?
或則,融合蘇聯一些設計,再融合西方的設計理念,發展中國自己的技術,最後形成一套中國標準。
終究,繼承了蘇聯大部分遺產的大毛,是沒有能力再扛起蘇聯技術發展的大旗。
中國自己的技術體系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形成自己的技術風格,這幾乎是吸納了蘇聯跟西方技術體系的優勢,發展潛力更大。
所以,在那時候,整個西方才更害怕中國科技發展起來。
中國是一頭睡獅,整個西方都巴不得這頭獅子一直沉睡著,為啥?
吃苦耐勞,全世界任何一個民族都沒法跟華夏民族比;論隱忍,也沒有任何民族能比;論憂患意識?更不用說了,中國好東西,向來都是藏著,永遠只給別人看落後的。尤其是在中國從朝鮮戰爭後,清楚知道跟世界先進水平差距太大,然後瘋狂追趕,只要國外有的技術,中國必須有;國外沒有的技術,中國更得有。
技術有了,先進了,依然覺得別的國家跟中國一樣,好東西都是藏著的,依然瘋狂努力的追趕,結果,不知不覺,很多領域就超越世界了……
謝凱很清楚,按照國內各大企業這種搞法,要不了多久在各個領域就會超越全球。
技術到了一定的程度,突破,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尤其是全世界的科技,到了二十一世紀,幾乎到了瓶頸期。
沒有新的突破之前,所有國家,都只能在技術領域細化各種技術發展。
所以,謝凱很相信,未來,引領科技突破瓶頸的,只有中國,也只能是中國。
不為別的,就因為中國人在技術上的這種不滿足,永遠都覺得別人比自己先進。
而突破性最大的,也就是航天方面了,探索星際,要不然,謝凱也不會現在就讓404基地在載人航天領域中投入那麼大。
以後的事情,現在考慮不了。
唯一能考慮的,就是目前的狀況。
航母發展方向,是現實需要考慮的。
而且,現在的中國,真的很窮。
全國十多萬公里的高鐵網路,還沒開始建設;幾十萬公里的高速公路網路,剛開始建造……
“其實,我覺得沒有必要去先定性,反正現在海軍窮,搞什麼航母都養不起。與其這樣,不如我們先做好準備工作。航母配套的護航艦隊,需要有,越先進越好;而航母本身的火力,我覺得在有能力的情況下,可以擁有一定程度……”
終究,謝凱還是說出了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