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投入樣品的試製!”陳德貴急切地說道。
一年六百萬的訂單,怎麼能放手呢。
“在實驗室條件下生產出樣品,我們也無法大規模提供。廠長,我們沒有改造整條生產線以及擴大生產線的經費。”侯為貴對著一臉急切的陳德貴說道。
不是他們不想接這個業務,而是各種條件對於現在的691廠來說,都不具備。
鄭宇成沉默了。
謝凱也是沉默了。
一說到錢這事情,他們都變得比較謹慎。
一條生產線上億,要是691廠說得引進一條生產線才能生產,他們還不如自己引進。
“改造生產線,至少需要投入八百萬的費用。”侯為貴看著陳德貴,告訴他,改造生產線需要投入多少。
“多少?”侯為貴跳了起來,“八百萬?改造生產線需要那麼多?”
現在別說八百萬,就連八十萬,691廠都拿不出來。
上面下撥的研究經費,一年也不過百十來萬。
鄭宇成看著謝凱,詢問謝凱的意思。
謝凱只是搖了搖頭,他不能確保691廠不是為了騙取八百萬經費。
投入八百萬給691廠改造生產線是小事情,只要能生產出來,很快就能把成本回收回來。
怕的就是投入了八百萬,最終啥都沒有。
“我們國內做積體電路時,廠裡只考慮是否能實現晶片功能,從來不會考慮成本,電路在電鍍的時候,會很厚,好幾個微米。數量少,成本問題不會凸顯。不過當數量多達幾十萬枚的時候,這成本,就可能增加到上百萬……”侯為貴對著謝凱跟鄭宇成解釋著。
“你們不都改線了嗎?”謝凱虛眯著眼睛看著他。
這位在美國考察過的,不進行技術崇拜,一直保持低調的技術老總,確實符合網路上對他的描述。
“改線,只是為了讓電鍍的線路更窄。742廠引進的是5微米的積體電路生產線……摩托羅拉的這種晶片,線寬只有2微米,以我們現有的技術改造,可以使生產線達到3微米左右,線的厚度在1微米到2微米……”侯為貴並不隱瞞,“所以我們的成本將會比國外高很多,體積更大,耗電量更大。”
謝凱對於晶片製造並不瞭解。
哪怕他因為涉及到自動化裝置,對於工控晶片有所瞭解。
瞭解晶片的使用,不代表就瞭解晶片的製造。
如同瞭解機械加工的人無法找出他們天天使用的機械裝置一樣。
“我們單位拿不出800萬,航天跟國防科工委也很難拿出錢支援我們。”侯為貴對著謝凱等人說道,“如果是改造用來生產彩電使用的簡單晶片,問題不大,對於高效能晶片的生產,就會影響到效能……”
“你怎麼看?”鄭宇成問著謝凱。
他們沒有別的選擇。
“我認為,數控系統跟挖機,遊戲機甚至火控系統,從其他渠道搞到的用於導彈……”瀋海鵬建議道。
大型的裝置,對於晶片一點點的耗電量,並不是太過敏感。
但是導彈不行,散熱不好,資料處理能力達不到要求,會嚴重製約導彈的效能。
“我們還有別的選擇嗎?”謝凱問著兩人。